连日来,广州芳村及周边茶叶市场的数十位茶商接连收到法院传票,案由都是“茶叶包装存在问题,属于三无产品。”南方某报对此作了报道,人们从网上看到的标题是《讼棍碰瓷茶叶包装 老板们胆颤心惊》。这被认为是继两年前“西湖龙井”打假事件之后,广州茶叶市场遭遇到的第二波大范围的买茶索赔事件。不少店家怀疑,这是有人恶意“钓鱼”,试图通过法律诉讼获取高额经济补偿。
苍蝇专叮有缝的蛋
此类事件的发生正暴露了茶行业的不规范、不严谨、不自律。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追腥逐臭那是苍蝇的本能,而会不会被苍蝇盯上取决于你。
业内人士认为,从外部推动力来看,此次事件对于规范茶产业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但从道德层面上看,这种恶意诉讼的行为可能阻碍茶叶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个充满矛盾的评价恰恰反映了行业以及社会对此类问题的误读。既然对规范茶产业有一定促进意义,那怎么能判定为不道德呢?或者说从不道德的出发点也可以做出有益于行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事实上,问题出来后,茶行业真正需要做的是从产品管理上规范自己、从包装上提升自己、从法律上充实和保护自己。而不是简单地拿道德批判来定性别人,挽回自己的面子。这样做于行业是二次损失——第一次损失金钱,第二次则是丧失了改进的机会。
反思怎样才更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呢?
广告包装管理法规的趋严、诚信黑名单制度的酝酿等等都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还要深刻认识到茶行业与法制要求、市场需求、现代营销的种种差距。横向比较一下其他行业,茶行业遇到的这些奇葩事件正说明行业的不足。
我们要深刻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新阶段,更加规范、更加严谨、更加诚信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在等着我们。
未来,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趋势会加快
透过近几年来的“西湖龙井”打假案、广州芳村茶包装索赔案,我们必须看到茶产业发展的大势。未来,茶产业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趋势会加快,程度会加深,这也是被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验证了的必由之路。我们只有把握住了这个大势,也才能处理好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的任务,成为优胜劣汰大潮中的强健者、幸运儿!
市场在的变化,行业规矩也在变。
比如去年4月新修订通过的《广告法》,对使用极限词语的广告和宣传将课以重罚。这就要求企业对广告、产品包装上的用语要越来越规范。
据报道,新《广告法》实施以来,福建省安溪县工商局已经接到7起关于极限用词方面的投诉,茶企业赔了个惨兮兮。工商部门比较理智地提醒,尽管对方有职业打假的嫌疑,但关键是茶企要谨记,切勿再于茶类包装上使用“特等”、“顶级”等词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完善,才能跟上时代
法律是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的,在此基础上更需要茶企调整心态,改进、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实现与新常态下的市场无缝的对接。如果经历了此次风波,茶企都能够吸取教训、提升规则意识、改进产品包装,那些损失的付出就值得了。茶企业要及时学习法律知识、互联网技术,好好充实自己、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