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茶:被引爆的流行(下)
普洱茶
贸易改变生活
凯瑟琳王后对茶的兴趣很快就广为人知。为投其所好,1664年,东印度公司的船只从东方归国时,没有向喜欢珍奇植物的查理二世贡献珍鸟异兽及其他珍品,而是献上了若干装在银盒里的肉桂油和优质茶,这些东西在宫廷大受欢迎,后来茶便被大量列入贡品名单(角山荣《茶的世界史》)。查理二世对于东印度公司的礼物也非常满意,重新批准了王室特许状,并给予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新权利。同一年(一说1667年),东印度公司下了第一笔茶叶订单——在爪哇订购了“一百磅上好的茶叶”。
 
1692年,查理二世去世的第七年,凯瑟琳王后离开了英国,回到她的家乡里斯本安度晚年。婚后的许多年里,凯瑟琳都没能为英国王室留下一个子嗣,但她带来的饮茶习惯,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争相效仿。光荣革命时,被英国人从荷兰请来的玛丽女王及其后的继任者安妮女王,也都痴恋泡茶时所蒸腾起的香雾,深深地拥护着那种东方的情调。
当初,凯瑟琳公主带到英国的嫁妆里,还包括丹吉尔和孟买两块殖民地。而当英国试图控制茶叶贸易的时候,这样一份礼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668年,国王将孟买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权利全部交给了东印度公司,这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立足奠定了基础,并直接地参与到包括茶叶在内的奢侈品贸易中来。第二年,东印度公司便开始直接从中国进口茶叶,一项长久的事业从此开始了。
 
为了满足上流社会喝茶的时尚生活,东印度公司不辞艰辛地贩运起茶叶。在最初的几年里,东印度公司每年进口到英国的茶叶还保持在三位数,到了1690年,进口量已经猛增到近四万磅。尽管如此,但对于大众来说,茶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在17世纪中叶,茶叶的零售价为每磅大约三英镑,到17世纪末,零售价格每磅依然接近一英镑,这可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六周的收入。高昂的身价,使得茶在英国出售半个多世纪后,还只是仅供富人享受的味道。
 
为了满足整个英国对于奢侈生活的向往,东印度公司开始在东方更加大胆地收购茶叶。当然,茶叶的优渥利润,才是他们不畏风浪、远渡重洋的最大动力。资料记载,1699年东印度公司进口每磅茶叶的费用为二先令四便士,但伦敦市场上的售价却高达十四先令八便士。正是由于茶叶贸易带来的高额利润,使得英国茶叶的需求量在进入18世纪后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721年,英国进口茶叶一百二十万余磅,到了1750年,茶叶的进口量已经达到了二百三十万余磅。
 
随着茶叶大量地进入英国,价格下降,1840年以后,喝茶的习惯已在中产阶层中流行开来,而且还有着不断往下层蔓延的趋势。茶的流行,使英国的社会生活,特别是饮食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16世纪后半叶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早餐是三片牛肉,而到了18世纪初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以黄油面包和喝茶为早餐的习惯。
1711年,文艺评论家艾迪生说:“生活有规律的家庭,每日早餐都是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吃黄油面包、喝茶。”而衍生于贵妇人之间的下午茶风俗,也开始盛行于饭店和百货公司之间。当下午茶时钟敲响时,忙碌的中产阶级都放下手中的工作,享受悠闲。正如一首民谣所唱的:“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茶也有反对者
茶叶正在入侵人们的餐桌,改变人们的饮食习俗,英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到了这种东方饮品的极大冲击。当18世纪中叶,茶叶向着英国更广阔的人群普及的时候,全国上下关于茶的争论也达到了高潮。
茶是一种奢侈品,也是一种药品,甚至瘾品,在刺激神经、使人兴奋这一点上,它与咖啡、可可等具有相似的性质。因而,在健康的角度,茶始终令一些人不放心。1730年,苏格兰医生托马斯·肖特博士发表了《关于茶的论考》,文中强烈地反对盲目信赖茶的功效,并指责茶是使人患忧郁症及其他不快症的有害饮料。
更主要的反对声音,乃是出于某种宗教的主张。奢侈一方面本身是错误的,同时又是其他更大灾难的根源。在英国这样一个新教国家,如果沉迷于东方的奢侈浮华的享乐,那完全是对新教伦理极大的背弃,它污染了清教徒简单、实在、圣洁的修行,更会挫败新生资本主义进取的锐气。因而,在新教势力的影响下,茶在精神与道德层面的有害性被夸张地放大了。
 
1748年12月10日,卫理公会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在《致友人关于茶的信》中谈到茶的害处,讲述了他亲身的经验:“回想起来,那是在牛津住了几个月以后的事情,所以有将近二十九年了。令人吃惊的是当时得了中风症,特别是早饭后手颤,至为困扰。当我取消了早饭饮茶时,不可思议的是手不颤了。为同种症状而困扰的人喝茶时少放茶叶多放奶油和砂糖,颤抖的症状也消失了。”后来,他来到伦敦,发现很多人都患有同样的病症,“身体整个垮下来”。1746年7月6日,卫斯理号召他的信众们尽早戒掉饮茶的习惯,但他曾两次宣布戒茶,最终也没有戒掉。从清教徒的禁欲精神和博爱主义立场来看,茶是奢侈品,所以喝茶不好。如果有钱喝茶,还不如把喝茶的钱用于慈善事业。
1707年,苏格兰被英格兰吞并,政治上、经济上被迫从属于英格兰,国民的生活水平很低,因此强烈反对饮茶。十八世纪三四十年代饮茶之风传向各个阶层时,苏格兰展开了旨在清除“茶的威胁”的轰轰烈烈的国民运动。
 
终成国饮
18世纪后半叶,英国的茶叶进口量继续猛增。资料显示,1750年时,英国茶叶进口量为二百三十万余磅,到1764年已经增长到了五百六十万余磅,数量翻了一倍有余,1774年,进口量已是1750年的三倍。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最主要商品。据资料统计,在最高的年份,茶叶占了东印度公司自华输出商品总量的91.9%,最低也有55.1%,这个阶段年平均占了总输出量的78.84%。
东印度公司的大量贩运,全民走私,加上1784年英国政府因为粮食涨价造成啤酒紧缺而降低茶税,茶已替代啤酒成为中下层社会的经济型饮料,到18世纪末,饮茶已经在整个社会普及。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在英国,喝红茶几乎普及到一般民众……即使是贫穷百姓也和富裕人士一样,一天喝两次茶。”
 
随着茶叶价格的大幅下降,有关饮茶奢侈纵乐、腐化身心的指责也失去了意义。而随着工业革命开始后,茶的普及正好适应了工人们的需要。在工业化初期,矿物能源和机器的作用远未像现在这样重要,工人的体力劳动在工厂或矿山生产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作极为繁重。只有让工人集中精力且保持充沛的体力,才能提高产量,保证安全。这时就需要一种提神解乏、价廉物美的食品,茶叶加面包恰恰符合这一需要。1795年,戴维斯则在《农工状况考察》中说:“在恶劣的天气与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啤酒昂贵,牛奶也喝不起,唯一能为他们软化干面包得以下咽的就是茶。茶是他们迫不得已的饮料。”《绿金:茶叶帝国》一书的作者麦克法兰甚至认为,中国茶叶正好适应了英国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并大大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18世纪的最后一年,英国茶叶的消费量达到了二千三百万磅,与这个世纪的第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二百倍。而与此同时,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入的英国产品却迟迟打不开销路,英国的贸易逆差在继续扩大。面对着国内对中国茶叶不断增长的大量需求,以至于英国人开始担心,没有足够的银子从中国买茶了。
 
作者:茶小仙
日期:2016-08-2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