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交流站 >
鄂南茶区的由来及特点
普洱茶
你知道鄂南茶区吗?去过吗?如果你知道它但不了解他,或者你去过那个地方,但对那个地方不熟悉,那就来阅读下本文,来了解下鄂南的地势、气侯及鄂南茶区的风光。
一、鄂南简介:
1、鄂南(今咸宁地区,共有咸安、赤壁、嘉鱼、通城、崇阳、通山、阳新七县(市)),地处长江过湖北留下的一个条形地带,背靠幕阜,北饮长江,土壤肥沃,物产丰隆。
2、鄂南的气候环境:
鄂南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4℃。年平均降水量1577.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754.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245~258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倒春寒、大暴雨、水灾、洪涝及夏旱、伏旱等。
 
二、鄂南茶区的发展:
鄂南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曾在历史上特别是在茶叶发展史上留下过辉煌的的篇章。
1、鄂南茶叶源于何时何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和生产茶叶的国家。
2、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是远古(上古)时期的, 就是炎帝,是“三皇五帝”之一)。茶即茶,这是茶叶药用的最早记载。从中国民俗学发展的规律来看,传说中的神农氏出现在父系氏族中晚期的英雄崇拜阶段。以一个人为符号,反映英雄时代的具体特征,在无文字记载的原始社会,传说向人们展示了我们祖先在造物过程中以茶为药的真实情况。《神农草本经》又云:“苦茶,一名茶,一名选,一名游,生益州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乾。”从《神农草本经》的成书时间及书中对“苦茶”的定义可知:“茶生益州”当属奴隶社会中后期的事情。
3、从茶叶顺长江而下‘的传播路线来看,随着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汉(前202—220年)两朝动用大量巴蜀人力物力讨伐楚,茶叶种子及技术逐渐向长江中下游扩散,到东汉时期,江南士大夫已饮茶成风,且留下“阳羡买茶”等诸多史载,而位于长江中游的鄂南虽无史载,在汉朝已有茶叶是可能的。
4、鄂南茶事最早见诸记载当属晋代(265—420年)陶潜的《续搜神记》,书载:“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今鄂南全部地域在晋时属武昌郡,其时武昌郡统七县,惟鄂南有大山,从地理沿革看,武昌山当属幕阜山的一脉。更有学者考证认为武昌山即今九宫山北坡一带。
5、到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时期,江南官宦和士大夫嗜茶,当时湖北是重要的茶产区,在现存资料中可查的湖北茶叶重要产地有安州(今安陆)、西阳(今黄冈县)、武陵(辖今长阳、五峰)、武昌(辖今鄂南各县市)。可见,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鄂南茶叶已有一席之地。
6、唐朝(618—907年)一统天下,佛僧道徒嗜茶传茶,给中国茶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茶区在南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随着茶叶经济的发展,唐德宗时期,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公元733年-公元804年)《茶经》问世了。《茶经》对茶的起源、茶种、加工、茶具、用水、煮茶和品茶等技艺、茶的历史故事及茶的产区分布都作了详细论述。
7、陆羽在《茶经。茶之出》中云“江南出鄂州、袁州、吉州。”鄂南各县唐时统属鄂州,唐时鄂州以江夏郡产茶为最,而鄂南备县则是江夏的主体辖地且是最适宜种茶区域。
8、杨晔于公元856年所著的《膳夫经手录》中提到:“圻州茶、鄂州茶、至德茶,以上三处出茶者,……其济生收榷税又倍于浮梁矣”浮梁是唐代闻名全国的集中产茶区,此处说圻州、鄂州和至德之处茶税倍于浮梁,不仅可以说明唐政府在鄂州设有专门的榷茶机构,而且可推知鄂州的茶叶产量不少。毛文锡在《茶谱》中说:“鄂州之东山,蒲圻、唐年县,大茶黑色如韭叶,极软,治头痛。”可见蒲(辖今蒲圻、嘉鱼)、唐(辖今通城、崇阳)在唐代就以药用大黑茶而蜚声茶界了。
9、当历史跨入两宋(960—1279年)时期,鄂南茶叶在唐朝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飞跃性发展,特别是兴国(包括今阳新、通山)和崇阳(包括今崇阳、通城)的茶叶生产,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质量均占全国的重要地位,是古代茶史上鄂南茶最兴旺发达的时期。
10、茶树源于何地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茶树源于云南,然后向全国扩散,有人认为茶树生成是多元的,当属第四纪冰川以前的遗物。就鄂南古生物留存情况而言,幕阜九宫古无冰川,原生茶树绵延不绝,1958年九宫山高湖的太阳山中还存一棵高1丈2尺,幅1丈5尺的原生茶树,大跃进时砍下陈列于通山农业展览馆,且有照片登在省报上。
11、1980年,湖北省有关部门组织的茶叶考察队又在九宫山杨芳林的戴狮嘴一带发现几棵大茶树。可见,九宫山原本就有原生大茶树。
大家读完一定了解了鄂南茶区,相信了解过后一定想去看看,更希望看到在那的几棵古老的大茶树,更近更深的去感受一下鄂南茶区的历史文化。
 
作者:茶小仙
日期:2023-07-27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