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茶本来就是小众的雅趣
普洱茶
有句俗话说得好:生书熟戏,听不完的曲艺。
在生活快节奏的时代,很少有人愿意反复把一本老书拿来咀嚼回味,而戏迷从来只对那些久唱不衰的曲目倍感亲切。因此,所谓文化,与其分成新和旧的对立,不如依照受众的特点物以类聚。
越来越多的人都说年轻人不爱喝茶了,连小学的孩子都抱着碳酸饮料丢不开手,约会出游都不约而同选择星巴克一类咖啡厅,彰显起廉价的文艺情调。
茶馆俨然成为中老年人消磨退休时光的陋室,流露出一股子悲伤的夕阳红。不少老辈茶人不禁感叹茶文化后继无人。
其实,要说茶文化的尴尬是现今茶人不思进取的没落,那是不客观的偏激之词。至少在小编看来,茶商们在争取大众口味和饮用习惯上可谓是大费苦心,从小包装的袋装茶,到小分量的茶饼,甚至还有更具新意的巧克力型茶饼。
更有冠着古代宫廷御用之名行着速溶咖啡之实的茶膏,遇水即化,各种花样层出不穷。更有野心一点的企业,直接想把茶饮和普通含糖饮料结合,占领青年人的市场,于是出现了史上最具争议的茶饮料——某某树叶。
 
除了饮料的更新换代,饮茶场所也朝高大上的格调升级换代,一间间具有现代简约风格的茶空间也在高级茶会所里一点点改变人们对老式茶馆的偏见。
然而,从最终效果来看,一切的努力,始终不能拉近茶文化在年轻一代心目中的距离。推广袋装茶的结果是让色彩艳丽口味丰富的花草茶鸠占鹊巢。普洱茶膏虽然拥有速溶咖啡一样的便利,高昂的价格却让青年屌丝们望而止步。
而泡茶机一类的新体验还是难以临摹一杯好茶的灵魂,毕竟泡茶和制作一杯卡布奇诺不同,味道不仅关乎茶和水的比例以及对温度和时间的把控,还取决于材质本身,这是现代流水化作业难以实现的,而老一辈茶人更因为失去了泡茶的过程体验而对此类科技产品嗤之以鼻。至于那带着经典茶叶原味的某某树叶,总让人联想到红色的尖叫,在经历第一次深刻的品尝过后,小编默默地选择了某师傅的冰红茶替代对茶饮的独特偏好。
 
总而言之,茶文化之所以难以和现代的生活互溶,本质上还是茶文化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想想茶这种东西其实和戏曲很像,品的不是单纯的内容和味道,靠的是反复咀嚼回甘,越是回味就越有意思。
研究深了,可以延伸出很多的道道,从茶类的出产到茶具的造型,每一领域都有可挖掘的价值,做可以创造精品。所以,茶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有门槛的产品,受众自然是少数派。而咖啡、汽水这种方便又口味单调而丰富的饮品恰恰因为入门容易而为大众所接受。而中国大陆的茶类又是种类繁多,各有千秋,不同地域饮茶方式又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广东人喝茶都爱这样
 
西北的人喝茶却通常是这样
各地的茶文化都别具特色,这样的茶文化自然是难以整合划一。没有统一的标准,更加增加了年轻人入门的难度,因此,那些高深莫测的茶文化本身就不是为了普及大众而存在,而是为少数雅士润色生活的平淡色调。
老子云: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因此,在阴阳相对并存的中国人智慧里面,生活没有必要刻板统一,有大众的喜好,自然也当留存小众的雅趣。
 
茶文化的精髓是需要传承的,但没有必要非得和咖啡、汽水这些现代饮食文化相争。虽然受众稀微,但靠着中国人口庞大的基数,传统的茶文化在市场上的经济效益从来都是供不应求,表现不俗。
因此,在忙碌快捷的生活之中,抽出那么一小段暇时,选择一处颇具闲情的茶馆,关掉随时可能中断适意的手机,沏上一杯好茶,再点上一折久闻的曲目,慢慢回味那些经历岁月冲泡后泛起的生活滋味,这样的雅情又何尝不是无尽困苦的生活之中难得的一剂调料呢。
 
作者: 枫中漫步人
日期:2023-08-0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