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茶生产是浙江省金华市箬阳乡的传统产业和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箬阳乡全乡4000余人,茶园4200余亩,年产名优茶150与t,总产值960万元,占全乡农业总产值和农民年均收入的65%以上。箬阳乡属高山地带,平均海拔750m以上,年平均气温只有16℃,年降雨量达1900mm,森林覆盖率高。茶园均建在毛竹和树木包围的山坡地上,一方面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箬阳名茶香高味浓、具兰花香、无污染的品质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处于高山地带,箬阳茶园易发生冻害。2003年冬箬阳最低气温-6℃,加上寒风凛冽,很多茶树叶子枯焦、脱落。2004年春茶虽于3月3日就开采,但3月4日的一场晚霜,室早春茶芽全部受冻,损失惨重。越冬期的风冻和早春的霜冻使2004年春茶产量比2003年下降20%~30%。
山区查农药提高茶叶效益、增加收入,应以生产名优茶为核心,但名优茶以“早”为贵的商品特点与山区茶园易受冻害的情况存在着矛盾。根据箬阳茶叶生产的实际情况,笔者是从品种选择、肥培管理、茶树修剪和设施栽培等几个方面谈谈茶树冻害的预防技术。
1、大力推广抗旱性强的无性系茶树良种
据记载,箬阳乡种茶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但种植的茶树均为鸠坑种群种。2003年之前箬阳乡没有无性系良种种植,主要是山区茶农对无性系良种认识不足,认为无性系良种是早芽种,易受冻,不适合箬阳高寒区种植。但事实上箬阳乡黄阳村于1994年以种子直播种植福鼎大白茶,茶树生长势、早发性和抗旱性良好。2001年春茶开采时间为3月1日,2004年3月3日0.6亩茶园采摘了4kg鲜叶,一般年份比当地鸠坑种群体种早开采10~15天,经济效益显著。
旱区茶园推广无性系良种应充分考虑引进的品种是否适合山区的气候特点,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一味求早,特早生、早生品种的比例应该适当,建议以早生品种为当家品种,占70%左右,推荐品种为龙井长叶、浙农117、迎霜等,特早生品种的比例控制在30%以内,可选择乌牛早;二是要立足本地品种繁育无性系良种,本地品种如鸠坑群体种、福鼎大白茶等经过多年的种植,其山区适应性强,抗寒性强,可从中筛选发芽早、抗逆性强的植株进行繁育和推广。
2、采用大棚栽培技术
茶叶生产作为开放型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较弱。对于山区茶园,采用常规的栽培措施难以保证茶树安全越冬和防治春季晚霜冻害。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块种植无性系茶树良种,并充分利用山区毛竹资源搭建大棚,以减轻或防止茶树遭受越冬期的风雪冻害和早春的晚霜冻害,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3、改变茶树种植方式
茶苗定植后,深挖种植沟,沟深30cm,使畦高茶低,茶树矮化密植,以双条或三条密植为佳,树冠高度不超过60cm。这样既能使山区坡地茶园中的肥料不易流失,还能有效地阻挡寒风,利于防冻。
4、加强肥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茶树抗旱能力
由于受土地资源的限制,箬阳乡茶园均建在山坡地上,有的山坡坡度甚至在25℃以上,有的茶园较偏远,交通不便利,所以茶园肥培管理干呕昂作比较粗放。茶农不重视深耕松土,茶园用肥以尿素等速效化肥为主,有的茶园甚至根本不用肥,虽然茶树台刈更新周期较短,但肥培管理不及时,长久以往,茶树生长势衰退,营养生长受阻,生殖生长旺盛。由于2003年天气干旱,茶树开发结果情况严重,抵抗力下降,致使当年年底茶园大面积遭受寒风冻害。
茶园肥培管理中应充分认识基肥的作用,掌握“早施重施”的原则,在秋末冬初结合深耕松土施足有机肥。有机肥可选用厩肥1000~1500kg/亩或菜籽饼150~250kg/亩,每个茶季茶芽萌动时增施速效化肥或叶面肥作根外追肥。
5、选择合适的修建时间,掌握好流叶量
箬阳乡名优茶采制集中在春茶一季,夏秋茶机本不生产。春茶采摘结束后,箬阳茶农习惯马上进行茶树轻修剪或台刈,留足夏梢和秋梢。他们认为这样有助于茶树越冬。其实从茶树受冻的部位来讲,基本上幼嫩的秋梢容易在越冬期受冻。因此根据箬阳名优茶生产的实际情况,应留足春季大叶和夏梢,改春剪为球剪,于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轻修剪,宁浅勿深,减去细弱枝和秋梢嫩叶(青梗),留养春、夏梢(红梗),同时配合疏花疏果。这样既留足了茶树绿叶层,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增强树体抵抗力,保证茶树安全越冬,提高次年春茶产量,又可使春茶提早萌发,提高名茶效益。
6、利用套种技术
箬阳乡茶农有在改造茶园中套种玉米和绿肥的习惯,采收后的玉米枝叶在东既能起到防风保湿的作用,翌年还可用作有机肥,在茶园中套种豌豆等绿肥,也可提高地温,起到防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