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茶马古道上的易武茶区
    易武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部,距西双版纳州政府所在地景洪市110公里。历史上的易武曾是西双版纳十二个承担田赋的地区之一,茶马古道上的中心集镇。现在的易武是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的一个乡。
 
  历史上的易武因出产清朝皇帝饮用的贡茶,而闻名于世。近几年,又因香港、台湾的茶客,把易武历史上出产的紧茶当做收藏品,使易武在历史上与现代的时空中时隐时现。
 
  来西双版纳定居八年了,早就听说易武——那里是版纳州目前最贫困的乡村之一,路又难走。3月9日,我早已迫不急待地要翻过攸乐山直扑易武。朋友们对我说,进了原始森林,不但到不了易武,连你本人在什么地方都分不清了。我打消了穿越原始森林的想法,改由常规公路去易武。前三个小时70公里的路很好,后四个小时40公里的路,就有点可怕。路面上全是比鸡蛋还大的毛石、碎石,夹着尘土,坐在长途车的座位上不停地抖动,摇摆,车窗不敢打开。当地人叫这样的路——毛路。不知道该如何理解?倒是路两边的风景越来越美,山上开满白花(当地人食用的一种花,味道清香),路旁高大的木棉树上,朵朵木棉正在开放,红红的木棉花掉在公路两旁,厚厚地堆积在那里,很叫人把乘车的痛苦忘了个精光。
 
  在山里不知道走了多少个圈,前面见着一些低低的房子——啊!易武到了。
 
  我来易武干吗?要品尝皇帝曾用过的贡茶?要弄清为什么台湾、香港茶客把易武70年前的一块紧茶炒到百万元的价格?茶马古道还在吗?
 
  下车了,我第一句话就问“大爷,易武这里谁懂茶?”老人的回答让我兴奋,我是想找一位易武本地的专家来了解,认识普洱茶。这位专家就距我下车地方30米远的一幢二层楼房里。推门进院,叫了几声没人吱声,左边一看,眼睛一亮,那里有三块清朝光绪年间,易武茶庄的压茶石,也许这些压紧茶的石头才是我要找的东西。回过头,房门开了,一位老者笑咪咪地看着我跪在压茶石旁观看。
 
 
  “请问这些是老的压茶石吗?”是的,老人回答,这块是“同昌号”的,那块是“钱利珍”茶庄的……
 
  就这样,我与普洱茶的历史,开始了“亲密接触”。老人姓张,叫张毅,是易武乡的老乡长,,1990年退休后,开始收集,整理普洱茶史料。现在他写了一本书《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历史》,准备在台湾发行。老人给我看他的手稿,并带我看他用野生茶树上的茶叶制作的七子饼茶。这个茶味道太妙了,品了半年多普洱茶的我一闻便确以是好茶。茶汤微黄,入口圆润,口感太棒了。想知道有多好?请到易武品老茶村上的茶。
 
  普洱茶与国内其它茶不同,滇南的茶树是大叶种,为常绿性亚乔木,叶肥厚,叶面光滑,叶脉20—24对,叶长15—16公分,叶宽6—7公分,茶树高15—35左右,树主干直径23—28公分,树干围长约58—66公分,是野生茶种。有些茶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易武的周边就是被称为普洱茶产地的古六大茶山曼洒茶山,易武茶山,曼砖茶山,倚邦茶山,革登茶山,攸乐茶山。
 
  明末清初,直至同治年间,是普洱茶最繁荣的时期,每年可收购茶叶万担之多(每担合75公斤),进山采茶者数十万之人多,由于茶叶丰收,茶味好,茶商在倚邦设立茶号。宣统末年。尚存庆丰和茶号,庆丰益茶号,元昌号茶号,恒盛等茶号。茶庄将收购的茶叶用马邦驮运到昆明、下关,然后销往内地。
 
  西双版纳的茶马古道现仅存于勐腊县易武乡,象乡和景洪市的勐旺乡,是历史上内地通往滇南六大茶山的主要通道。
 
  它起于普洱市经纳弄坝,黄草坝进入西双版纳的勐旺坝过补远村而至倚邦经曼砖到达易武,历史上全程八站,共240公里,路面用青石板铺筑。
 
  西双版纳境内的茶马古道,约100公里,除勐旺坝子外,全在原始密林中穿行,古道宽在3尺—5尺之间,由当时普洱府和当地茶庄共同投资修建。采用山中的青石砌成路面,危险路段用条石筑基,建有防止土石坍塌的石壁。据磨者河园功桥碑记载:“道光25年由普洱修砌至茶山内,□二次工用共万有余金……”修砌石板古道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普洱贡茶按时采收,进贡而修,目的地是当时的倚邦、易武。

作者:中国普洱网
日期:2014-07-1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