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懂得做茶传统才会有真正的创新
普洱茶
“现今的茶类,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制法而划分的。巧妙的技术变化,就会制成各种新的别有风味的茶类。手势稍有不同,就会产生形状不同的各种茶类。这都是前人遗留下来的技术成果,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如果能把前人的宝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成为系统的理论,那么不但会提高原有的茶叶品质,而且还有可能创造出新的茶类。再进一步,以制茶理论为基础,努力设计新的制茶机具,实现制茶机械化,连续化,电气化,自动化,从而在制茶方面能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茶业通史》陈椽
《茶业通史》可谓是一本茶的百科全书,从历史到种植,从制作到生化科学,包罗万象。佩服作者的钻研精神 ,为了写成这本书不知翻阅了多少古籍,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
在“茶叶技术的发展与传播”一章中,有提到创新与传统,这是一个我一直感兴趣,也一直疑惑的命题。
现今的茶叶市场,时常提到“创新”二字,似乎经常可以听到各种茶的创新工艺。但是创新的基础是什么?
一项新的技艺,如果没有肥沃的土壤和积淀,是否能开出清丽的花朵?
 
而所谓的传统已经不是老旧的传统,市场有新的需求,制茶的设备和技术也在不停发展更新,在这个前提下讨论传统和创新还有意义吗?难道坚守传统就一定比创新好吗?
就“岩茶”来说,“茶源地理”之前采访过武夷岩茶的非遗传承人,他们对“何为传统的岩茶”看法如下为:
苏炳溪  现代科技的引用给传承千年的茶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更多的可能性,但“传统”依旧是传承人坚守的品质。好的山场必须用手工一芽一芽地采,这样才能更好地保留茶叶里的物质,山场的管理也必须按传统的规矩要求来,不能妄自改变。
刘锋  传统的岩茶是越喝越舒服的,就算市场行情差,好的品质也一定要坚持。
吴宗燕  传统的岩茶要烘焙到中火以上,但环境气候和制作理念的改变,使得现在最高级别的岩茶远比不上以前的。传承是要尊重历史,回归到传统的工艺和风格,几代人传下来的,一定不会错。
 
手工采摘,传统的茶园管理,中火以上烘焙……这些在今天的岩茶制作里似乎不易做到。
在对岩茶需求量日益增加的今天,这些关键词能做到吗?传统如何坚守?
首先,茶的生长环境已经改变。有大量的茶树被种植在岩上(阳光充沛的地方),像过去只在坑涧中种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生长在坑涧中的茶树,可以吸收到岩上植被在雨季所蓄的水;且每年野花野草枯死形成的腐质,被岩上蓄的水冲刷下来,渗入茶地。
其次,现今的市场似乎越来越流行轻火烘焙,讲究茶的原汁原味。除了市场的导向,存储和运输条件的提高也是一个原因。古人之所以焙足火,是为了更长久的存放与运输方便,而现今的存储和运输条件已经极大的改善。
 
环境已经改变,资源已经改变,更多的机械设备被制造出来,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们的观念和想法也在改变。
《茶业通史》第四章中有这样的论述:“现今的茶类,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制法而划分的。巧妙的技术变化,就会制成各种新的别有风味的茶类。手势稍有不同,就会产生形状不同的各种茶类。这都是前人遗留下来的技术成果,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如果能把前人的宝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成为系统的理论,那么不但会提高原有的茶叶品质,而且还有可能创造出新的茶类。再进一步,以制茶理论为基础,努力设计新的制茶机具,实现制茶机械化,连续化,电气化,自动化,从而在制茶方面能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在我看来,创新一定是以传承为基础,否则就像植物失去了和大地的链接,无根之木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且不论如何创新,只有真正好的东西才能够经受时间的洗礼。虽然环境改变了,技术进步了,但是传统中的精髓不能丢,那是中国人民在数千年的制茶实践中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
 
 
 
 
 
 
 
 
 
 
 
 
 
 
 
      
 
作者: 筱曦
日期:2023-08-0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