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说】
@老茶鬼微刊:世有懂茶者,然后有好茶。好茶常有,而懂茶者不常有。故虽有好茶,辗转于唐突客之手,糟践于瓦釜粗盏之中,不以佳茗称也。
茶之佳者,采之须当其令,制之须得其法,存之须循其性,瀹之须扬其长,品之须知其味。
是茶也,虽生于名山,采不当令,制不得法,存不循性,瀹不问水,品不知味,内质不外见,且欲与常茶等不可得,安求其能扬名乎?
觅之唯道听途说,得之唯“大师”、“天价”、“陈年”,品之唯气感、通仙,踞案而叹曰:“天下无茶!”呜呼!其真无茶邪?其真不知茶也!
老茶鬼曰,昔,韩昌黎著《马说》,天下千里马为之鸣,因其不遇也。无伯乐,徒有千里之志,奈何终老槽枥下。无茶人,虽嘉木无以见其美,零落草木间,或败坏于俗子之口。牛嚼牡丹,明珠暗投,悲莫过于此哉!
是故,必有懂茶者,方有好茶。必有善品者,乃彰其德。今之人,重虚名,逐浮华,忘真性,岂不谬哉!(2016.10.3)
【菜馆饮茶】
@茶仙僧:高级的粤菜馆,朋友落座,翻开精美的酒水单,有陈年普洱茶一壶288元。服务员姑娘问是否要点一壶,问她是熟的还是生的?姑娘不知所措的愣着,朋友补充说:问的是陈年普洱是熟普还是生普?她想了想回答:我们的茶都是煮熟再给您的!大家都笑了,一个朋友说还是点热水吧,再高档的餐厅就是茶做不到好喝。
【普洱茶像一个质感的人】
@yn孙吉慧:传统还在顽强地抗拒着进步大潮,但显得力不从心,幸亏与崇山峻岭相连的落后,一些净土才得以保留了下来。 普洱茶像一个质感的人,乍看也许不怎样,越品越有味,越品越有层次感。蹉跎岁月转化出来的不只是物质,还有物质里的精神。
【为什么要囤茶?】
@老茶鬼微刊:为什么要囤茶?一个混迹普洱茶江湖多年的资深茶客,如果拿不出几饼像样的老茶,能有什么资格对别人的存货指手画脚?
一饼新茶,无论出自大师、名厂,或是名山、古树,后续转化品质才是这饼茶的真正品质所在。
囤茶是个实践的过程。在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久的时间尺度上,伴随一饼新茶从青涩到甘醇,从浓烈到敦厚,也完成了人生的醇化与升华,一切不断趋近于圆满。
囤新茶,喝老茶。不囤新茶,何来老茶?
茶随茶人老,玩茶的乐趣莫过于此。
【时光滋味】
@中国普洱茶网: 普洱茶在漫长的等待中,变得日益深沉、变得更加内敛,纵然偶然相遇,却总有人不能够懂得它的美好,如那似有似无的陈香、如那若隐若现的茶韵。岁月之中,普洱茶始终无言的陪伴,可惜年少的我们终究没有懂得这份告白。
【枞味】
@岩茶村长--想喝正岩大红袍请进来:枞味是指水仙树木在上百年的成长过程中积蓄沉淀转化的一种特有的带青苔、粽叶、木质类的味道,称之为“沧桑”感。清朝老茶友梁章钜《品茶》说:“枞味之味,须静心体悟之,微乎微乎!”有时三味并存,久做杯不苦不涩,绵柔顺兰花韵极而倍受亲睐。
【吹水】
@清良一夏2:买这本书,是冲着第一篇《品鉴普洱茶》,五十多页的文章,一口气看完。貌似说了许多内容,实质上都是泛泛而谈,没有什么干货。
【世相】
@Hermann中国零售微博:【国庆日大陆访港旅客增3.1% 零售业看淡销情】根据香港入境处最新数据显示,10月1日国庆节大陆旅客入境香港人数达到18.8351万人,较去年同期上升3.1%。访港旅客下跌,加上市民消费意欲维持审慎,香港最新公布8月零售额连跌18个月,总销货值临时估计为339亿港元,同比下跌10.5%。8月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下跌26.6%;其次为超级市场货品,销货价值下跌0.9%;百货公司货品下跌10.7%;服装下跌3.4%;药物及化妆品下跌0.9%。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郑伟雄预计 “十一黄金周”假期,香港的零售业销情不会理想,因为这次假期较长,很多国内旅客都去较远的地方。via FX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