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小,老板都要做好两件事,一个是持续不断地走进顾客,另一个是持续不断地走进员工。
这个“进”,不仅仅是进入人群中,更是要持续不断地真正进入员工的内心世界!自媒体盛行、社会化营销盛行的今天,更需要这样做。
进入其内心干什么?当然是帮助顾客获得想要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帮助员工实现他想要的世界,满足顾客的需求。
若是顾客和员工的需求不合理怎么办?你要有办法引导顾客和员工,让其不合理的需求变得更加合理。但是,这不是你一个人做,也不能一个人做!你需要走进去,明白其中的水深水浅,洞察其中的光线明暗,带领一个团队这样做。否则,你凭什么指导你的高层、中层以及数量众多的代理商、经销商等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切都要从实践中来,然后再到实践中去,关起来门来只能扯淡,卖不了茶!我建议你打开门,到市场去,到一线去,观察消费者的心态,才能真正搞清楚品牌该怎么做,营销该怎么做,包装该怎么做,价格该怎么定,服务该怎么做。
例如,我周末在上海做市场调研,在麦当劳喝茶。对,就是在麦当劳。这是什么感觉?你有没有闻到汉堡的味道,抑或是薯条的味道?
我再告诉你,麦当劳用的是咖啡杯,装了杯普洱袋泡茶,然后就直接递给了我!服务员不跟我谈茶文化,也不跟我解释为什么这么泡,笑得也没那么甜。价格若是折算一下,一会让很多茶商瞠目结舌、欲哭无泪。
至于口感,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做评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体验一下,看看别人是如何卖茶的。
同时,我还购买了麦当劳的茶点,用抹茶做的小蛋糕,价格一样是超乎传统茶商的标准,但综合一线的观察和数据可以看得出来,卖得挺好。事实胜于雄辩!
这件事至少有三点启示,值得中国的传统茶商重视:
其一,你要把自己当作消费者,然后想一想,消费者为什么要买自己的茶?找出至少100个理由。如果做不到,你就出去走一圈,再走一圈,反思自己买茶时究竟想了什么?为什么会选择某一家的茶叶。
提醒一下,你可以参考一下麦当劳的卖茶方式,从“出名”和“出谋”两个角度去分析,看看自己究竟差距在哪里!例如,麦当劳的品牌知名度聚集了人气,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自然就有了更多的销售可能。
其二,你要在自己的产品和消费者修建一座桥,这座桥必须持续不断地修建。为什么?不可能所有的消费者在第一次看到你时,就“情窦初开”,大部分的消费者都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所以,你要在第一条的基础上多想一想如何修桥!
这个“桥”有语言沟通上的,有产品包装上的,有服务方式上的,有门店装修上的,有产品单页上的,有定价策略上的,也有自身境界上的,总之,你不能盲人摸象,否则必然会顾此失彼。具体可以参考一下麦当劳的“修桥”方式:从汉堡到咖啡再到中国茶,麦当劳的“干净利落”值得传统茶商学习!
其三,你要重视文盲营销。“文盲营销”,是相对于文化营销而言的一种茶叶营销方式,其倡导营销要回归茶叶产品的本质,重心在于强调茶叶在物质层面的功效,同时淡化茶叶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让目标受众迅速知晓茶叶的益处,从而渐渐养成健康的饮茶习惯,最终推动茶叶企业乃至茶叶行业的发展,从而在根本上推广了茶文化、强化了茶文化。
例如,麦当劳的做法对于传统茶商推广茶饮、弘扬茶文化是很有益处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提到茶文化就感觉,只有中国本土品牌才能具备“谈茶论道”的资格,“洋品牌”哪能谈茶文化?相反,若是大家有兴趣去了解一下立顿品牌的成长史,了解一下红茶在全球的普及史,尤其是在葡萄牙、英国和美国的普及史,更能感觉到“文盲营销”的重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