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普洱紧压茶的历史沿革
普洱茶
 
   普洱紧压茶的历史沿革,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初期,内地的团饼茶加工技术传入云南,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演变发展,形成了以云南大叶种鲜叶、晒青毛茶为原料的各种紧压茶加工方法。在明末万历年间谢肇浙《滇略》中记述:“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就是对普洱团茶的最早记述。在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中也有“采而蒸之,揉为团饼”的记述。可见,明清时期的普洱紧压茶也有直接将鲜叶蒸软后揉制而成的,不一定非要将鲜叶制成晒青毛茶后才能再加工成紧压茶。当然,如果鲜叶产地附近没有揉茶师,缺乏揉制技术,就必须先将鲜叶制成晒青毛茶。而晒青毛茶如要运到更远的地方,也必须再蒸揉或压制成各种紧压茶。
   普洱团茶是清代普洱茶的主要产品,在八色普洱贡茶中就有五色即五种规格的团茶。民国以来,普洱贡茶不复存在,普洱茶以民间销售为主,产品主要有心形的紧茶、圆饼形的圆茶(也叫饼茶)、长方形的砖茶及小碗形的沱茶等等。这些产品都是在滇南各茶区普洱茶生产贸易中,为了远距离运输的需要而制作成型,并不断演变而来的。其中,沱茶原产于思茅地区景谷县。1900年,景谷人李文相用优质晒青毛茶为原料,土法蒸压成月饼形团茶,于1902年运销下关后,被茶商仿制成碗形茶,主销四川、西藏。紧茶也是藏销普洱茶的大宗产品,主要产地在勐海县。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茶叶研究所曾对紧茶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和推广。饼茶在清末民初盛产于勐腊县易武等地,后主产地转移到勐海,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一带。
 
作者:黄山毛峰
日期:2023-08-1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