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中特色产品,是后发酵茶,也是全发酵茶。边销茶之一,原本是西北,哈萨克,蒙古等游牧民族地区特需商品。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以其效用类似土茯苓,美称为茯茶、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
茯茶的出现,约在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即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初)问世,采用湖南安化黑毛茶为原料,手工筑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称“径阳砖”;茯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以其效用类似土茯苓,美称为茯茶、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一般情况陈放年代越久香味越浓,茶汤越易冲泡出来,茶汤色泽红艳明亮。茶中的金花能有效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并有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的功效。
可以说陕西人一手促成了湖南茯茶在中国西部三百余年的盛行历史,这是因为一是泾阳水好,因为红茶着色发酵过程中不断需要茶水注入锅内茶叶,才能使茶叶香气浓郁,而泾阳水质味咸,虽不能做饮料而炒茶最为特殊。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的茶马互市,至清代历经近千年历史,明代中叶以后陕西泾阳茶商开始采用湖南安化黑毛茶为原料,在伏天手筑制砖茶。泾阳茯砖茶几百年来为边疆人民喜爱,源于其具有的“”金花”成分,所谓“金花”就是在原料加工中的一道特殊的发花程序,专门在砖块中培育“冠突散囊菌”,优化腻健胃、御寒提神的功效,因而被称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泾阳茯砖茶因其三不能制的说法,给它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一是离了泾河水不能制,二是离了关中气候不能制,三是离了陕西人的技术不能制。进入清代,西北茶叶市场商帮发生很大变化,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后,为湖南茶商开辟西北市场,而实行茶票法,从同治二年起共发850票,每票50引,(即5000斤),并招部下的湖南籍人经营西北茶务。
泾阳是西北茶务中心,茶店、茶号最多时有86家,“每年每家平均办茶15票,共计1500票每年过境砖茶数在20万公斤”,而其中的代表就是”裕兴重“。裕兴重茶庄创建于明朝,盛行于清同治年间,其规模和影响为当时86家泾阳茯砖茶茶庄之首,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曾经留下辉煌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