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红楼茶话,来讲讲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间有一段恰恰讲到了茶。
凤姐道:“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那去了?”林黛玉笑道:“哦,可是倒忘了,多谢多谢。”凤姐儿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没有说完,宝玉便说道:“论理可倒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宝钗道:“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凤姐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呢。”林黛玉道:“我吃着倒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宝玉道:“你果然爱吃,把我这个也拿了去吃罢。”凤姐笑道:“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林黛玉道:“果真的,我就打发丫头取去了。”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
这一段中,凤姐提到了这茶是暹罗进贡来的,姐妹几人就这暹罗茶随口聊了几句,虽是三五行无关紧要的话语,却也有文章可以做做。
【暹罗在哪儿?】
暹罗是泰国(SIAM)的旧名,元、明两朝开始与中国有往来交通,明朝洪武三年,使臣吕宗俊等赉诏往谕之,暹罗国国王参烈昭昆牙派时节来中国朝贡,皇帝赐印“暹罗国王之印”,自此,暹罗遵明朝之命。
清政府时期,中国和暹罗的贸易非常频繁。顺治十年、康熙四年、康熙七年、康熙十一年、十二年、六十一年接连入贡,康熙六十一年贡暹罗米三十万石;雍正七年入贡,皇帝赐匾“天南乐国”;乾隆十四年入贡,皇帝赐书“炎服屏藩”,从此三年一贡成为常例……从《大清一统志》中所记载的内容来看,康雍乾时期暹罗频繁来朝入贡,每年从上海、宁波、厦门、潮州等地开往暹罗的商船有五六十只,贸易关系极为密切。
【暹罗茶什么味儿?】
暹罗也是一个产茶古国,暹罗土著有将茶树青叶煎沸做药用的记载。近代暹罗茶是模仿中国的制茶方法所做,将三四叶之嫩芽连茶梗摘下,一手握满茶叶后用竹丝捆紧,名为“一干”。每干鲜叶蒸二小时,冷却后放到篮中或竹桶中压紧,放一个月后就可以食用,能保藏一年不坏。
从制作方法上看,暹罗茶的做法非常接近我国唐朝时期的绿茶制法,属于蒸青(用蒸汽杀青)方法。而我国从明朝前后已发展出炒青(锅炒杀青)的技术,炒青绿茶的香气、滋味、叶片形态都要优于蒸青。所以有宝钗的评价“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
而黛玉生于江南之家,饮茶的习惯相对清淡,所以众人都觉得偏淡的暹罗茶,独她觉得“吃着倒好”。
【茶作贡品?】
茶叶作为贡品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我国最早的西南地理志《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巴国已将茶叶作为贡品献给周武王。不过在唐以前,虽有贡茶之说,但没有制度化。从唐朝开始,茶叶作为纳贡的必备品确认下来,并专门设立贡茶院为宫廷单制御用茶叶,从此贡茶制度确立,并影响到周边的国家。
【茶淡情浓】
以茶当礼,在中国古代是很常见的事。皇家将赠改为赐,以赐茶表示对臣子的特别恩宠,显示皇恩浩荡。刘禹锡《代武元衡所写谢茶表》、柳宗元《为武元衡代拟谢赐茶表》、杜牧《谢赐茶酒状》等文中连篇累牍地讲述……可见受赐茶叶是一件多么荣耀、必须诉诸文表的美事。
最值得一提的赐茶是北宋的宫廷“小龙团”,作为上等贡茶,小龙团品质极精、产量极少,即使官居高位都很难得到皇帝所赐的小龙团。宋仁宗曾破例将小龙团茶赐给几位高权重的大臣,每人所得不过一两二两。欧阳修以二十余年辅政之功有幸获得御赐小龙团,珍藏为传家之宝,只肯赏玩绝不舍得品饮。
文人间馈赠茶礼就普遍得多了,不但互赠,还要赋诗。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梦粱录》中说“杭城人皆笃高谊……或有新搬移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相动事,遗献汤茶……朔望茶水往来亦睦邻之道,不可不知”,可见茶礼实在有升华人际关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