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茶文化发展简史
若论中国的茶文化,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茶文化的启蒙时间,大概还在三国以前,三皇五帝时代。至晋代,文人饮茶兴起,茶文化进入了萌芽期。公元780年,陆羽所撰的《茶经》问世,以后又出现了《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大量论茶的书,形成了中国的茶道精神。到了宋代,文人中开始出现了专业的茶社团体,而且茶开始进入宫廷。据闻,宋太祖赵匡胤便是位嗜茶之士。其时,还在宫廷中设立了茶事机关,用茶还分等级。皇帝为了笼络大臣,有赐茶之说,而民间的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邻里互走要“献茶”,有贵客来要敬“元宝茶”,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乡间甚至还流行“斗茶”。
明清两朝,有关茶的题材,开始大量进入文人雅士的作品中,由此可看到茶文化的普及程度。如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就有《烹茶画卷》、《品茶图》,另一才子文徵明有《惠山查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作品。到清朝,茶类愈加繁多,并多有出口,甚至形成了专门的出口茶叶的行业。而关于茶的书、诗更是多的不计其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茶叶产量连年剧增,年产量由1949年的7500吨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吨。而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更是为我国在茶文化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杭州成立了“茶人之家”的社会团体,1983年,湖北“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西湖正式开放,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成立,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的茶艺馆也越办越多,而中国茶艺与茶文化研究,也开始推向国际,并吸引了美、日、韩以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省市、地区和主产茶地纷纷举办了“茶叶节”,如云南普洱茶节、河南信阳的茶叶节、武夷山岩茶节、湖北英山茶叶节等,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