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的华陀的《食论》中有“苦荼久食,益思意”。《神农本草》有“荼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
每当人们饱食油腻的食物之后,胸怀烦闷,郁结不开时,劝您浓茶一杯定会油腻荡涤无余胸腹豁然清新。除此之外,茶还有冶风疾、感冒、咳嗽、明目、降火、提神疗烦、解热止渴、消食除腻、杀菌消炎、防龋固齿、减肥健美、和胃利尿、明目清心、等等诸多好处有益于人体健康。当然饮茶不当也就有不益之处,故陆羽先生有《毁茶论》。
荼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可见古人不仅注重饮茶有益身体健康,更注重的是饮茶,有益于思考,在有助于身体的同时也有益于精神境界的提高。人生而有“食、色、名、利”等欲望,圣人也不能深处其外。所以先贤神佛们才了谆谆的教言留下,来教导众生,多检讨和自省自己,切不可以因为欲望而忘记了自省的。
茶是理性的,是有益思的,是可以让我们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抽出闲暇来惊醒自己的。陆羽老先生说:“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能够叫人精行谨微,让人懂得知行合一,使人从他人那里取长补短,不断的修为自己的品德。不要做一个被欲望牵制和驱使的驱壳。
佛告诉文殊菩萨,一切众生都在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我们看到经文,就要确实彻底地检查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状况。譬如我们讲戒,传统佛法的大乘戒律,第一条就不能自赞毁他。自赞毁他是菩萨道中最严重的事,如果拿这四个字与一般心理学一起研究,你看这个社会活着的人,哪一个不是走这条路线?如果不自赞毁他,就没有办法活下去,为了想出人头地,总想尽办法去伤害别人。假定有人自己站起来,不但没有伤害别人,同时使别人也站起来,这就是菩萨道,学佛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南怀瑾先生《药师经的济世观》
平凡的人生也好,伟岸的人生也好,曲折的人生也好,平坦的人生也好,世间的一切都是平等。之所以有了很多不平等,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了自我确定的一个平衡标准,别人不符合你的平衡标准,就是与你不平等了。
就像一壶茶,倒在不同的杯中,因为喝茶的人不同了,给出的结论就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只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假设的标准,同一杯茶,在不同的标准下都会有一个结论。实际每个人的这种假设标准原本是没有的,是在被别人引导后,参考他人而形成的“自我标准体系”。
茶没有错,这种标准也没有错,错的是多数人都是盲目的自信,不愿意检讨和自省。为了这个不一定正确的标准和想法,经常的会去毁谤和否定一个茶、一个事物、一个道理,也许那个就是真理。
盲目的自信自大,被错过的过错,一定不是真理,而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