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古代文士和茶的不解之缘
普洱茶
 
    中国古代的文士和茶有着不解之缘,没有古代文士便不可能形成以“品”为主的饮茶艺术,不可能实现从物质享受到精神愉悦的飞跃,也就不可能有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士们也离不开茶,饮茶可以激发灵感,促深思,助诗性。文士们爱茶,在文学作品和绘画中多有表现饮茶的内容。
    文人饮茶注重“品”,啜饮清茗,和归隐田园、幽居山林意境相通,成为文人快意适性、乐天知命的普遍文化行为和精神享受。古人认为品茶是一项高雅活动,并不是有钱有势就能品得茶中真味。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怀的群体、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们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一种能够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情感、表现自我的一种审美化的生活实践。
    品茶在文士的精神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来谈。
    首先,茶可助诗,这是文人墨客的同感共识,许多诗人在写作过程中都有过这种感受。苏东坡极爱饮茶,可谓“茶痴”,他文思敏捷,在和好友一起饮完茶后,诗兴大发,写下了《道者院池上作》。
    下马逢佳客,携壶傍小池。
    清风乱荷叶,细雨出鱼儿。
    井好能冰齿,茶甘不上眉。
    归途更萧瑟,真个解催诗。
    微风细雨中,新荷摇曳,鱼儿游跃,四周一片幽雅宁静。品茶的过程是极为空灵清丽的,实不愧为赏心乐事。和情投意合的知己一起喝茶,其乐融融,诗人尽兴而归,心情十分畅快,路上诗兴勃发,妙句不断。诗有茶更清新,茶有诗更高雅。
    其次,以茶睹书。茶香,书也香,故文学之士“独坐书斋日正中,平生三昧试茶功,起看水火自争雄。”(洪希文词)阅一卷古书,饮一杯清茶,实为兴趣盎然之事,若有知音在身边,更是人生一大乐事。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其夫赵明诚以饮茶作押、猜典述故以较胜负的故事,素来被传为美谈,据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回忆: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以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其三,以茶助画。从出土文物和博物馆收藏品来看,初唐时已有表现茶事的绘画,对研究饮茶习俗有很高的价值。品茗能使画家“啜罢神清清淡无寐,尘嚣身世便云霞”,饮茶可以激发创作灵感。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就有真切的体会,他的传世名作《品茶图》,就因与友人品尝新茶而萌动了创作的欲望。他在署款时写道:“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傅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正是由于与好友煮茶品茗,促膝清谈,极一时之雅兴,才有此风流蕴藉的雅作流传于世。文人在欣赏绘画时也要茶助兴:“弹琴阅古画,煮茗仍有期”(梅尧臣);“看画烹茶每醉饱,还家闭门空寂历。”(张耒)。
    其四,以茶助书、琴、棋、画。茶是文士作书法时的绝佳辅助,“正是欲书三五偈,煮茶香述竹林西”(释得祥);以茶助琴:“煮茗对清话,弄琴知好音”(洪适)。以茶助棋奕:“煮茗月才上,观棋兴未央”(吴则所)。品茗成为融诸各种雅事的综合性文化活动,这些充满艺术审美性的雅事,和茶的内质是相通的,都谙于品鉴和审美,企望优雅和风致,融入感悟和心智。
 
作者:印川茶书院的博客
日期:2023-08-2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