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6—1101),字子瞻,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均有极高造诣。同时也精通茶艺,是宋代著名茶人。茶文《叶嘉传》对茶道精神、点茶茶艺有精彩描写,“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其志尤淡泊也”,清、淡是茶道的精神。
苏轼对择水候汤十分精熟。“故人怜我病,蒻笼寄新馥。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求焦千之惠山泉诗》),“精品厌凡泉”,认为好茶必须配以好水,所以向时任无锡知县焦千之索惠山泉水。《汲江煎茶》有“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亲自到钓石上汲取深处江水,并用活火烹煮。苏轼对汤候掌握十分讲究,他在《试院煎茶》诗中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煮水以初沸时泛起如鱼目状小气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煮沸过度则谓“老”,失去鲜馥。所以煮时须静候水的消息,蔡襄有“候汤最难”之说。
对煮水器具和点茶用具,苏轼也很讲究。“铜腥铁涩不宜泉”,用铜器铁器煮水致水有腥气涩味,用[石兆]烧水味最正。“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乞暂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新岁展庆帖》),友人陈季常家收藏一副建州木质茶臼并椎,苏轼在大年初二便写信派人去借,并欲请铜匠依样铸造一副。恰好又有一福建人要回闽,所以顺便让其认识一下,好让他回闽时给买一副回来。
苏轼点茶事必躬亲,不放心托付僮仆:“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几珠”(《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寄周安孺茶》是首长达120 句的长篇,借咏茶来抒发人生感怀。先是叙述宋以前的茶文化历史:“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格。岂但中土珍,兼之异邦鬻。鹿门有佳士,博览无不瞩。邂逅天随翁,篇章互赓续。开园颐山下,屏迹松江曲。有兴即挥毫,灿然存简牍。”然后写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
苏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词,对茶道更有得独到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