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天气一日比一日冷。清冷和萧瑟笼罩着一切,人也越来越不愿动,像是统统进入“冬眠期”。这时,倘若有热热的东西贴近你,特别是有人递给你一杯热热的茶汤,心里便立即暖和起来。
在这个季节,围炉煮茶是合情合理,又为清冷的生活环境增添几分情致和雅趣的。宋朝诗人杜耒有言: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番对围炉煮茶的情景描述,在1000余年后的今日,依然相差未几,乐趣亦然。
平常,我喝茶不多,不过,也曾尝试着煮些老白茶喝喝,主要是老寿眉。寿眉被人称之为是“粗茶婆”,梗粗大耐煮,内含物丰富,煮出来味道更浓厚,药香更明显。根据壶的大小,将适量的茶叶和比例相当的冷纯净水一起放入壶中,这样煮出的茶汤会比较浓厚。也可先不放茶叶,等水加热到85℃以上再投入茶叶,这样煮出的茶汤口味较好 。
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茶水比为1:50,也就是500毫升水加10克左右茶叶。煮的时间控制在2-3分钟。当然,茶与水的比例、煮茶的时间也得根据茶叶的不同,个人喜好进行调整,茶量宜少不宜多。相对而言,煮老白茶的壶用提梁紫砂壶、银壶是不错的选择。有条件的人士,可选择炭炉煮茶,煮出的茶汤会更柔和。
茶水煮开后,关火,出汤,匀至杯中,第一道茶热热地摆放在面前,透亮的红,怡人的香,慢慢品尝一口,满口生香,滋味顺滑,有一些微苦。留存了部分茶汤,又加水再煮,接连品饮了好几道茶,发觉茶没有了苦味,入喉甘爽,越来越顺滑畅了,枣香、药香也更加明显,令人回味无穷。
有些茶,如果只是简单的冲泡,无法彻底释放茶的底蕴。有些茶,如老白茶,黑茶,普洱茶,红茶,用煮的方式,才能完全释放它们的精华和神韵。当然不是什么茶都可以煮,像绿茶那样娇嫩的茶,用水七八十度的沸水冲泡才适宜。还有乌龙茶,虽然可以煮,但是煮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茶汁过浓,茶汤口感也不太好。
煮茶,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它不似泡茶那般利落简约,它需要事先做好准备,还需要掌握火候,更需要耐心等待。在一份等待里,时间从容变缓,人对其有了念想和寄托,这个延续着的动作也就变得无比温情起来。
以往,在老家,一进入冬季,家家户户都备足好柴火,拿到火塘房,架好柴,取松针点火,火轻易地燃起来,“轰轰”地燃烧起来,火塘上方吊一个长长的炉钩,将注满水的水壶吊在火上烧煮,一家人则围炉谈话,吃吃零嘴儿,惬意舒适得很。温暖的火光照射着我们的脸庞,每个人的脸上都涂上了一抹亮黄的暖色。窗外,寒风朔朔,冰天雪地;屋内,暖意融融,茶香芬芳。
一杯热热的茶汤,看似简单,用心煮泡,才知道其中的奥妙。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靠电炉取暖,靠电炉烧水,难有从前在熊熊火光中等待壶水沸腾的小雀跃小欢喜了,也难有从前那份韵味和意味了。
围炉煮茶,于很多人而言,是冬日里的一道暖光,即便万物清冷,但有了它的陪伴,手是灵动的,心是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