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会以马云为偶像,并模仿之,而鲜以李彦宏为偶像。
马云具有可模仿性,而李彦宏几乎没有。
表面看来,有人认为马云公司市值更高,演讲更风趣幽默。
实际深究起来,马云以一位英语老师创业,互联网技术、代码程序肯定不是大拿,但他具有判断力,有情怀,会管理。而这些,在普通人看来,都可以模仿,表面上看门槛不是非常高。
李彦宏纯技术出身,创立搜索引擎,没有高深的理论和实战经验,肯定做不了。
有多少人计算机语言看着就瞌睡,稀里糊涂在大学就过了所谓的二级,后面一辈子也不会再碰了吧,几乎没有模仿性可言。
同例,在国外还有一对搭档,就是金融界叱咤风风云的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在很多人看来,巴菲特可以作为偶像,全世界精英都掏大价钱为了和他共进午餐。芒格则不能,不像巴菲特人在前台,更有声誉和财富。
巴菲特具有可模仿性,而芒格则很难。
巴菲特的战略眼光,长线投资,普通人觉得我学一学也可以做到;
而芒格则不然,芒格具有非常深厚的数学、经济、统计、历史、心理等学养功底,总结出了多元思维模型,运用到投资上,化繁就简,看清商业的本质,几乎不曾失手。而他除了不显山漏水,更重要的就是他几乎没有可模仿性,有了学科基础,还得有运用,放弃吧!
同样的道理,对于当下茶的学习,似乎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如茶园的管理,需有园艺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茶树病虫害等等学科支持,课本上的知识还需和茶园的实践之间对接,才能完成基本的茶园规划,茶园管理。
接着制茶环节,需从采青标准,合理利用天气,绿茶摊晾的厚度,摊晾程度,杀青温度,投叶量,揉捻程度,干燥方式与程度,各个加工的节点与程度控制,背后都有一套严格的科学依据和制茶经验的结合,需要有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加工学,制茶学,茶叶加工工程等等学科,还需要有制茶过程中细微的经验的把握。
其次审评和品质检验,如何训练对外形,叶底的把握,对特征香气的辨别,对茶汤滋味细微差异的辨别,苦练审评技术和辨别能力,当然背后还有茶叶审评和检验,从感官和科学技术手段来判断茶叶品质。
数年的专业知识的浸润,茶行业从业经验,科学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茶专门人才,控制企业茶叶品质。
而文艺派易于模仿,凭感觉,个人喜好,道听途说一下茶故事,听一些玄而又玄的妙谈,化为己用,玩玩插花,玩玩香,摆摆茶席,赴茶约,赶茶会,直接格调爆棚,甚至已经开始收徒开课,俨然成专家!
然则对于茶,又真的有理解吗,也许只有自己明白吧!言而总之,易于模仿的,尽管模仿,商业模仿的人多了,创业、创新的人就多了,也许商业会起规模性效应;
茶模仿的人多了,不管科学也好,文艺也罢,喜爱的人多了,茶的规模效应也许会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