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普洱茶走小产区化是一种趋势,在追求产品品质的路上对原料的精益求精是第一步。红酒看酒庄,普洱看山头这一概念在高端普洱茶行业内已成为共识。
过去的10年里,茶人们发掘出了老班章,也发掘了冰岛,甚至后来的薄荷塘都是茶人对品质的追求所发掘的寨子。很多高端茶企从小产区中受益,比如福今、陈升号。同样也受制于小产区的限制,当老班章的毛茶达到8000元/公斤的时候,当年的新茶比老茶都要贵。导致茶企新品很难销售也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茶砖换成茶饼,亦或是茶饼改成茶砖,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无奈之举。
所以在2013、2014年的时候,很多有作为的茶企开始淡化山头,即产品不再强调具体的山寨,仅以大片区命名。比如老班章淡化成大班章茶区,布朗山古树来代替勐海名寨。这是一种行业的进步,小产区的概念绝不是越小越好,既然是做企业,必须考虑产量与产能的问题。当下很多小产区连基本的产能都无法满足,比如薄荷塘。一共30多棵茶树,满打满算每年毛茶不过几百公斤,竟然有茶企还能做出薄荷塘主打的产品出来。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这是到了平行宇宙?
2015年普洱茶市场尤其是高端普洱茶市场下滑的很厉害,很多茶企本来已经放弃了山头化走小产区的概念,面对市场的压力再度回到了山头上面。老班章是永恒的话题,无论是拼配还是纯料,都在八仙过海。但市场并没有因为山头概念的再度回归而兴盛起来,反而一落再落。老班章毛茶的价格在那摆着,产量搁那撂着,茶客也不傻。现在信息还比较透明,哪个茶企收了多少老班章的茶老茶友都知道,总共收了几百公斤的料,茶饼做出了几十吨,老班章的味儿能有多少,天知道。
去山头化,无论市场如何,已经很难再回到过去。毛茶价格已经起飞,没有茶商还有游客在那兜着,高价的原料收来做茶就是赔本,掺假就是砸牌子。当山头毛茶价格起飞,山头对于茶企的意义就像李白的诗中所描述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就像薄荷塘,30多棵茶树做产品,茶企自己能相信不?
现在的山头已经连救命稻草都算不上,去山头化将小产区的概念普及成熟是高端普洱茶企业能够走出泥潭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