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傀:下午一个做茶叶批发的朋友来我这里喝茶聊天,现在的她每年有十几万斤的批发量,在武夷山已经不算小的批发商,但是十年前也是两眼一抹黑开始干批发。说起她当年拿着茶样,敲开马连道一家一家茶叶店,遇到的各种辛酸苦辣,尤其说到其中一个细节时,竟然当着我的面流下泪来……所有的一点小成绩大业绩,都是这样磨出来的。
点评:别以为随便在网上忽悠几句,或者冒充一下大师,就能得到客户的信任,茶市场都是用脚走出来,都是用诚信赢得客户的。
@欧阳道坤:茶叶是物质,种植、加工、冲泡、饮用等,需要求真的科学思维;茶叶是商品,从茶农手里出发,历经多个环节,交付到用户手里,需要求利的商业思维;茶叶是可以附加精神的饮料和承载文化的饮品,需要求善的人文思维和求美的艺术思维。
点评:茶叶能做的文章太多了,当然要讲究的东西也多,所以成功的茶品牌绝对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大家应多保持学习的心态,空杯心理。
@黑茶君彭余生:19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印度出现了茶叶的疯狂投资热潮。在阿萨姆地区,人们认为只要拥有了茶园,就等于是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其投资茶业的狂热程度不亚于当时世界的淘金狂潮。此种茶业狂潮到1865年达到了顶峰。其后开始一路崩溃。真是“上帝让其灭亡,必先让其发狂”!1868年,印度政府派出考察团调查此事的经过及茶业的现状,发现有头脑的投资者仍能正常经营,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茶业本身还是极为健全稳固,只要取消那些没有理性的投机,还是有继续的可能。
当下的中国茶市之低迷,也与前几年的不理性的投资与消费有很大关系。100多年前的印度茶业崩盘后的调查报告应该是对现在行业最好的忠告,那就是市场永远都不需要“没有理性的投机”!
点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中国茶叶市场还是得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当下的低迷只是暂时的。
@老茶鬼:一日,某土豪处饮茶,忽被问及有无“橡筋茶”。此茶因多老梗、泡开后状如橡皮筋故得名。2000年的出品,坊间已爆炒至18万/片,近期偶有露头,成为继“88青”之后的又一话题。老茶固然好,但从营养价值角度考量,同样的云南大叶种普洱茶,所含的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因等成分其实并无本质区别。正常陈放十余年的中期茶,无论天价“大师”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大路货,口感表现无非“陈香浓郁、醇厚顺滑、茶气强烈”,或者如一些高人所言“十个指尖冒汗”。如若盲品,试问有几人能真正喝得出两者的高下之分?更何况很多所谓“大师”原本都是来路不明的水货。有人追捧“天价茶”,追的其实是内心赤裸裸的欲望,已经与喝茶无关了。10万元一泡的“古董茶”,喝了难不成要升天?
点评:正如博主所言,喝那么贵的茶,难道能升天、成仙?如此高价都是别有用心者炒出来的,品饮价值远不是如此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