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和审评的最大区别,莫过于审评是从一百分开始死命地给一泡茶扣分,茶艺是明知道这泡茶只有六十分,非得泡出八十分甚至九十分的味道。—— 这是上审评课和茶艺课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审评与茶艺,粗暴与高雅?
审评是一件标准化的事情,差别只在于茶类,红茶绿茶用红绿茶专用的审评杯碗,乌龙茶也有专用的审评杯碗,然后无论是什么茶品,红绿茶统统3g,100℃沸水浸泡5分钟,而乌龙茶称5克,用100℃沸水,浸泡2、3、5分钟,看汤色、闻香气、尝滋味、看叶底。这是在不知道一泡茶质量的前提下,给这泡茶评定一个等级。
而茶艺更为讲究,不同的茶选用不同的茶具,不同的水温,不同的冲泡方式,甚至不同的品饮方式。我记得老师曾反复强调,一个合格的茶艺师,不仅仅单纯地追求动作的优美,更重要的是泡好一杯茶,茶要能喝,并且好喝。所以,审评是一种很简单粗暴的泡茶方式,而茶艺是一种更细致高雅的艺术。
茶无完美,但不妨碍我们把茶的优点泡出来
茶艺说到底并不是那种花里花哨的舞台表演,而是茶叶冲泡的技艺,是将一泡茶的优点发挥到淋漓尽致,而尽量避免缺点的呈现。茶跟人一样,不可能完美,都总有缺点和优点。怎样泡茶难喝,我们都很清楚,无非是像审评那样,坐杯几分钟,所有缺点一览无遗,但这对日常品茶的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为什么要讲求岩茶用100℃的沸水冲泡,而红茶用八九十度的水冲泡?难道不是因为沸水能更好地激发岩茶的香气,而红茶原料较嫩,水温过高会产生苦涩感?而只是因为你泡岩茶你皮厚不怕开水烫?
我们为什么在冲泡岩茶的时候要先温杯,并且润茶?难道不是为了提高盖碗的温度和茶叶的温度,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更好地浸出?而只是因为昨晚喝完茶盖碗忘记洗了,拿个开水烫一烫?
我们为什么头道要坐杯三秒钟,然后五秒、十秒地递增?为什么要讲求高冲低斟?为什么冲水时要让茶叶在盖碗中翻滚?……这么多的讲究难道都只是华而不实,只是为了愉悦耳目,对茶汤好喝与否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我们既然学会了那么讲究、那么复杂的茶叶冲泡技巧,为什么还要回归到像审评那样的泡茶方式去喝一泡茶?我们既然能够把一泡茶泡好,让喝茶的人喝得身心愉悦,为什么要递一杯又苦又涩难以入口的茶汤给对方,并认真地一一指出这泡茶的缺点呢?我们就不能好好地感受一泡茶的美妙之处吗?
审评方式喝茶,是不适合搬到普通茶桌上的
喝茶还是得区分一下场合的,不是每一次都是审评,更不应该将审评搬到普通的茶桌上,正如我刚才提到,审评应该是一项标准化的事情,程序、茶具都应该更严谨一些。更多时候下,我们还是以日常接待、闲聊品茶居多,这样的情况自然是以茶作为媒介,更多的是追求舒适愉悦地打发时光,即使话题是茶,我们也大可以尽情地赞美一杯茶,心情也快乐一些。
其实审评是很浪费茶叶的,泡三道就倒掉,因为已经打完分了,目的达到了。而平时喝茶,是漫无目的的,如果坐杯久了,很多人抿一口,难以下咽,也会把剩余的茶汤倒掉,明明可以分两道慢慢品的茶给浪费了。
我们喜欢喝好茶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有时可能手头上没有特别上乘的茶品,但我们还可以将一般等级的茶尽量泡好啊。即使说好茶耐得住坐杯,也只是“耐得住”,也未见得坐杯了就比没坐杯好喝。我们平时喝茶喜欢慢慢喝,喝到最后,看茶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享受,是休闲的时光,你又何必破坏气氛呢?
当然,泡茶也得看人,有的人偏喜欢又浓又苦的茶。反正那不是我,如果我来了,请认认真真地按茶艺之法给我泡一杯茶!如果这是审评,也请事先通知我,让我做好挑刺的准备!
Y老师有话说
小龚同学说得不错,既然喝茶就要欣赏茶叶的美,也不是审评专家,干嘛要老抓着茶叶的缺点不放!
但是,Y老师觉得,岩茶,特别是岩茶,妆化得太好了,一道焙火工艺能把缺点都遮掩过去,重泡之下才能原形毕露,况且,Y老师喜欢粗暴,喜欢虐,如果有100分的茶叶在审评坐杯之下还能得60分,何尝不是在挖掘这款茶的潜力和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