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高山流水大红袍飘香
普洱茶
大红袍,可以说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喝过,都会记住的一款茶。因其香气层次最为丰富,大红袍往往都是茶友进阶的高段位。
大红袍火味儿十足,茶香高扬,入口甘润,醇和爽口。这是老茶客的茶台上永远不会缺失的一味茶。
大红袍,源自武夷山,从用料上保证了品质;由非遗大师亲自监制的大红袍,更是在品质上有了保障。
 
今天,我们讲讲游玉琼,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唯一的女传承人。
她生于武夷山麓素有“岩茶第一镇”美誉的星村镇,她说:“我们游家是北宋理学家游酢的后裔,家族祖祖辈辈以制茶为生。从小我就是在茶堆里玩大的。”利落的短发,爽朗的笑声,谈起茶来就兴奋得停不住,她给人的第一印象。
“茶人的生命就是茶,让我一天不吃饭没问题,但是一天不接触茶,我受不了。”游玉琼端起面前的茶杯边品味边说道。在她身后的制茶车间灯火通明,机器轰隆隆转动着,几名工人在连夜加工,湿润的空气中混合着沁人的茶香味。
 
“岩茶世家的手艺传承给女人,是从我这‘破例’的。这不单有传统观念影响,更因为制茶本身就是重体力活,女孩子很难独自担当。”游玉琼说,“每到四五月份的春茶季,茶师们都得扑在茶厂,每天最多只能睡2-3个小时。每一道工序都得亲自上阵,为的就是做出品质最为上乘的茶叶来。过去制茶机械化程度也低,几乎都得靠手工上阵,经常累得连怎么睡着的都不知道。”
20多年的手艺磨砺已经让游玉琼的制茶手艺炉火纯青。“当时武夷山像我一样拜茶师学艺的女学徒有40多人,坚持到如今还在一线的,就只剩我一个了。姐妹们有时调侃我是‘茶痴’,一辈子都献给了这一片树叶。”游玉琼带着几分自豪的神情说道。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是堪称最为繁复的,而在这众多的工艺中,焙火的这道工艺不得不被人提起与称赞。焙火这道工艺,就如同做菜时一样要讲究对火候的掌握。
但是许多初入门的茶友往往会把茶香形容为焦味,其实只有细细品味这茶香中的层次,往往会欣喜发现花香隐在其中。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多。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
 
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
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
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
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
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大红袍素来的着“乞丐的外表,皇帝的内心”的说法。这款大红袍,外表平凡不过,干茶卷曲成条,色泽灰褐,唯遇到水才能释放无比的香气。
都说,遇到水,茶才释放其生命。大红袍,遇水,而香。开水注入,霎时间芬芳氤氲。
前三泡火味儿足,之后渐渐降低,熟甜香显,至尾水时,已是炒香为主。七泡有余韵,似一个老朋友与你娓娓道来这茶中的芳华。
入口柔和,整体的醇滑感较好,汤体稳定。饮后回甘生津柔缓,口齿间淡淡有回甜。
 
叶底鲜活,一番浴火后重生,叶底仍有活力。
大红袍的冲泡人人皆可掌握。冲泡乌龙茶建议用紫砂壶冲泡,更能够体现本身风味。用紫砂壶冲泡时,因其条索偏大,建议选用壶口大的,以免茶叶断碎造成茶水苦涩。为了激发大红袍的芳香,冲泡请用100℃开水。注意前两泡茶的出汤速度较快,往后宜适当闷泡,方能品饮其甘甜滋味。 
大红袍叶底评审有技巧。上面说到,大红袍的焙火工艺是成就一泡大红袍的重要一环。通常我们从叶底便可大致判断出这焙火的长短、轻重、缓急。对于初入门的茶友,观察叶底,叶片相对完整舒展,较有“活力”,便可算得上一泡好茶。
作者:杯小茶
日期:2023-09-0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