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当之无愧的茶叶帝国。
从日式茶道,到欧洲英式下午茶,再到印度红碎茶的种植与研发,中华民族,不但引领了整个世界的饮茶之风,还带动国内外茶产业的整体发展。
可是,鸦片战争以后,茶叶出口的风光渐渐不复往昔;茶叶在国内的发展,也因政治、战乱等原因受阻。
有些茶,因此一蹶不振,传统制作工艺几近失传;有些茶,依然在努力,尝试回归百年荣耀。
可是,当梦想与现实产生碰撞,当传统与创新发生摩擦,传承和回归,高品质好茶和便民平价茶,又该怎样产生共鸣?中国茶叶,该走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
作为坦洋工夫红茶关注者,笔者与销区坦洋工夫从业者、爱好者,两次走进福建福安茶区,连续两届参与坦洋工夫斗茶大赛,对两位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深度访谈,与十余家茶企负责人对接、探讨,将立足坦洋工夫红茶,从政府、企业、文化、产品、营销等几个不同的方面,整理出当今茶区、茶叶、茶企、发展的几个方向。
政府、茶企共同发力,增强茶品牌知名度
提起坦洋工夫,很多茶客对它的印象,仅停留在一个名字;即使部分茶叶从业者,也很难说出它太多的东西。但是最近几年,形势开始发生变化。这与政府的宣传、推广有着直接的联系。2006年,福安市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对接当地茶企,开始举办坦洋工夫斗茶大赛,到今年为止,这样的盛会已举办11届,在今年,活动不但吸引济南、天津、上海等内地爱茶人士参加,还有不少外国友人,赶来参观此次盛会。
除此之外,政府组织当地企业到山东济南等茶叶销区举办坦洋工夫品鉴会,组织企业组团参展茶博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坦洋工夫红茶的知名度。
品质、营销两手都要抓,品质是关键
做健康、安全、高性价比的茶叶,好产品是最好的营销:伴随着2013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及茶客品茶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渐渐从礼品与文化的神坛上走下来,价格越来越透明,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不少茶商抱怨,茶行业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生意难做、礼品茶难卖,其实,只是茶叶回归了自身饮品的本质,原来靠礼品茶经营地老路行不通。这说明,茶叶回归了自身“茶”的本质;这要求企业,必须做健康、安全、高性价比的好茶。
拒绝无效宣传,营销落地很重要
到目前为止,不少企业,还停留在做户外广告等原始宣传阶段,不管宣传效果如何,也很难立足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大家需要一款怎样的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企业的无效营销,不但浪费了资本,也没有起到理想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宣传推广上,茶区企业应该做到:
1.企业抱团发展,提高茶区凝聚力:在我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哪一个行业,单打独斗的企业,都将难以发展。尤其在如今,很多茶企负责人都在吐槽经济形势不好,生意难做,这更要求“把钱花在刀刃上”。企业抱团,一方面能压缩营销成本,减少企业开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茶区凝聚力,对茶叶发展有促进作用。
2. 产区、销区对接,探索茶业发展新思路:同时,茶企负责人,应该与销区积极对接,了解什么样的产品卖得好,消费者究竟需要一款怎样的茶。这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策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3.扩宽宣传渠道,借助新媒体做营销:在信息化的几天,新媒体因传播速度快,宣传范围广等原因,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立足传承谈创新,传统工艺不能丢
1.关注那些坚持标准的制茶师傅,传统工艺不能丢:传统工艺制作的坦洋工夫为“桂香”,一百年前,福安曾因“桂香茶”驰名中外。但是如今,在市场的需求下,在茶企的研发下,坦洋工夫红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乌龙茶的摇青工艺,创新出具有花香、果香特色的新产品。这样的产品,备受年轻人喜爱,很容易打开市场,但是在发展创新茶的同时,更应该把传统工艺的坦洋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下来。如果完全失去了传统的依托,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续发展,永葆活力。
2. 开设茶叶培训班,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传承茶文化,从娃娃抓起,不仅仅是指让孩子传承那份对茶叶的热爱,也包括传承茶叶的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