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汉君壶:以此壶以饮茶自觉文气高三分
普洱茶
曼生为人正直,才华横溢,故追求者众,一生钟爱紫砂茗壶,然常叹平生未得一式以尽显才学。潥阳赴任,已过三载,调令将至,而此壶未得,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夜卧冷榻,久不成眠,小童唤之,起榻跟随,行至一桥,小童不见,桥头置一五彩石,上书“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生拾之,得意忘形,失足落桥,梦中惊醒乃南柯一梦,而圆石、八字却历历在目,乃掌灯夜画,以梦中所见之石为壶身绘好壶流、钮、把,端得是一款千古难觅之壶式。
 
清嘉庆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 汉君壶 
以此壶以饮茶,自觉文气高三分,或许宁静以致远用于此壶是最为恰当的,或曰其中蕴含之“石”与“时”之天机,石扁至乃时来运转之意也。此紫砂壶乃曼生平生诗词功底的展示,以壶为书,载其所学,曼生风情与文学思想之完美体现,其美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珠联璧合,堪称一绝。此壶风格清绝奇峻,品其境界: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履寻幽。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汉君壶是传统壶式之一,为晚清民国普遍流行的壶式,以王寅春老所作为最。汉君壶源于曼生壶中的扁石壶之式,器形与曼生扁石壶相仿,但器形有些笨拙,后经艺人不断改进,至清末民初时基本定型,是为平盖汉君壶。汉君壶曾以商品大量涌现,同一壶款,由于壶艺家学养不同,所制器物差别甚大,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之感。
王寅春制壶技法以纯熟、快捷著称,从泥片到成器,一律用手工制成。历史上的汉君壶款式笨拙,而后历经反复提炼,尺度严谨,比例适中,嘴、把、桥钮方中圆浑,嵌盖圆穹与口唇合体,微细中见神韵。光素器不仅要求制品无瑕疵,根本在形制神韵,王寅春所制则有大将风度。
 
1962年作 王寅春制 任淦庭刻 汉君壶
壶身成扁鼓式,圆棱肩,腹部双折成带形,壶腹下缘作对应处理,把圆蓄劲,流作二弯,根部略大,以“暗接”手法过渡,将壶肩线与壶嘴、壶把的侧线接连一气,自然舒畅、整体感强,桥钮方中寓圆,嵌盖圆穹与口唇合体,微细中见神韵,壶肩刻“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录毛主席诗”,另一面署“缶硕七十四岁刻于一九六二年六月”。盖内钤“寅春”椭圆小印。壶底钤“王寅春”方印。此器壶、刻皆精,系王寅春与任淦庭珠联璧合之作,极为难得。
 
顾景舟制汉君壶
“顾景舟制墨绿泥汉君壶”选取墨绿泥为原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壶色泽亮丽夺目、器型舒展大方。虽为顾老早期作品,但不失顾老制壶造型精美、做工精细的特质,并是一件适合握于手中把玩的器物。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此时顾老虽年岁尚浅,但已技艺非凡、令众多制壶人刮目相看,跻身于壶艺名家之列。此壶流、壶把与壶体上肩线连成一线,整体线面明畅,修饰讲究,一气呵成。光素器无遮无掩,一把光素器佳作不仅要求制品制作无瑕疵,形、神、韵也得面面具备,缺一不可,透露出“稳重大方、雄健浑厚、精工细作、珠圆玉润、古雅质朴、韵味深厚”的气息。此壶亦有题款与山水刻,增添不少文人气息,是顾氏砂壶早期创作中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佚名
日期:2023-09-0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