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是用适合的茶树鲜叶和芽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碎)、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的茶品。因其发酵程度较深,属全发酵茶,在六大茶类里占据一隅。
世界上最早的红茶源自中国明朝时期的武夷山,由当地茶农发明,后称之为“正山小种”,一直沿用至今。
红茶的主产区较广,包括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肯尼亚等,而在中国境内,最知名的红茶产地从南到东包括:西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
一.西南地区最知名的红茶:滇红工夫茶和川红工夫茶。
①滇红工夫茶
云南是世界茶叶之路的起点,但滇红茶的生产历史却从1938年底开始,至今有70多年。在1938年底至1941年底这一期间,滇红工夫茶的创制经历了:调查、创制、建厂成批生产。发展壮大后,开始和红碎茶一起远销东欧、西欧等国家。
滇红功夫茶的主产区在云南临沧、保山、西双版纳、文山等地,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和其它地方的红茶存在较大区别。其中尤以临沧凤庆出品的滇红茶品质较优,凤庆有“滇红茶之乡”的美誉。
滇红功夫茶,条索肥壮紧结、金色茶毫较密集,干茶蜜糖香馥郁。冲泡后香气高扬、汤质鲜爽醇厚。
②川红工夫茶
川红工夫红茶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产于四川省宜宾等地。只有以宜宾本土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加上良好的制作工艺方能形成独特的“川红”味道。
川红条索乌润细紧、略带金豪。干茶清香中带桔糖香,冲泡后茶汤红浓透亮,滋味醇厚鲜爽。
二.华南地区最知名红茶:湖红工夫茶。
③湖红工夫茶
湖南省也是茶叶的发源地之一,同治时期,《巴陵县志》记载湖红的由来;同治《平江县志》也记载了湖红在道光年间的繁盛。
湖红功夫茶的主产区在湖南安化、桃源、邵阳、平江、长沙等县市,位于湖南中部地带。
湖红功夫茶干茶色泽黑润,条索紧结略肥,干茶香气高扬。冲泡后,滋味醇厚,茶汤红浓,叶底的颜色呈暗红色。
三.华东地区最知名的红茶:正山小种红茶、闽红工夫红茶、祁门工夫红茶、宁红工夫茶、越红功夫茶、九曲红梅。
④.正山小种红茶
18世纪后期,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关,被当地茶农在不经意的情况下首次创制成功,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正山小种红茶又称星村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红茶产地以桐木关为中心,在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也有生产。
正山小种外形匀整紧结、呈现铁青中带褐色的色泽、茶条有油润感、干茶带有含蓄细腻的花香。冲泡后汤色橙黄透亮,滋味醇厚甘爽,汤中呈现独特烟香和桂圆汤香。
⑤.闽红工夫红茶
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统称闽红工夫茶。三种茶产自福建的政和县、福鼎县和福安县。因地域不同其特点也存在较大区别。
政和工夫,干茶条索匀奇肥硕、色泽乌黑油润、金黄色茶毫和茶芽显、香气浓郁芬芳,宛如紫罗兰的浓香。冲泡后,滋味香浓、富有收敛性。
坦洋工夫,干茶细长匀整、色泽乌黑有光泽、白色茶毫显。冲泡后汤色呈鲜艳金黄色,滋味醇厚,汤中香气清新。
白琳工夫,干茶条索紧结纤细、橙黄色茶毫显著。干茶毫香显著,冲泡后,汤色桔红,滋味清甜淳和。
⑥.祁门工夫茶
祁门红茶由安徽省祁门县茶农创制于光绪8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中国红茶中的精品。
祁门红茶的产地分为三块,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的历口古溪、闪里、平里这些地区出产的茶品质量较优。
祁门红茶经过精制后,条索细秀如眉、色泽乌润,干茶香清香如果香又如兰花香,被人命名为“祁门香”。冲泡后茶汤红艳明亮,滋味鲜醇、馥郁香气溶于茶汤。
⑦.宁红工夫茶
宁红工夫茶的制作始于清代中叶,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宁红工夫茶主产区位于江西省修水县。
宁红工夫茶干茶苗峰显、紧细,茶毫较细密、红色经络略显,颜色乌黑油润,香气高扬。冲泡后,汤色红艳,滋味鲜醇甜和,汤中香气浓郁。
⑧.越红工夫茶
越红工夫,民国时期在浙江绍兴已少量生产,1957年后开始大量生产。越红工夫又名条红茶,主产地在浙江绍兴。
越红工夫茶,干茶条索紧实直长、色泽乌润、带灰白茶毫。冲泡后汤色浅红,滋味鲜甜,香气浓郁。
⑨.九曲红梅
九曲红梅源自福建武夷山九曲溪,后因太平天国战乱,人们搬迁至大坞山,在那里落户,开荒种茶种粮,开始制作九曲红梅,来维持生计。
九曲红梅出产地在杭州西南郊区的湖埠、上堡、湖埠、上堡、张余、冯家、社井、上阳、仁桥一带,尤以湖埠大坞山者为妙品。
九曲红梅,干茶细瘦若发丝呈弯曲勾状、条索勾连在一起宛若挂钩,金色茶毫显著,色泽乌润,香气馥郁。冲泡后,茶汤红艳透亮,滋味浓郁、韵味独特。
四.华中地区最知名的红茶:宜红工夫茶。
⑩.宜红工夫茶
宜红工夫茶在19世纪清道光年间问世,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主要销往英国、俄罗斯等西欧地区。
宜红工夫茶的主产地在湖北省鄂西山区的宜昌、恩施等地。
干茶条索紧细带有金色茶毫,色泽乌润,甜香显著。冲泡后汤色鲜艳红色,滋味鲜爽醇厚。
十大绿茶
翻开中国地图,我们会很惊讶的发现,诸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都匀毛尖、四川竹叶青等这些名气较大的绿茶,产地都均匀分布在北纬30°纬线附近。不信接着往下看:
1、杭州西湖龙井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是对西湖龙井茶的美誉。西湖龙井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所提及杭州天竺寺、灵隐寺产茶。
西湖龙井的名气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民国期间,已成为中国的名茶之首。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的群山之中,这些产区是龙井产茶区的一级产区,西湖外的其它产区也产龙井,产区级数为二级。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属炒青绿茶。干茶扁平嫩秀、呈翠绿色,用虎跑的泉水加玻璃杯冲泡后,茶汤黄绿清澈,入口滋味鲜爽,唇齿留香。
2、安徽黄山毛峰
“有山之奇,茶添三分”,是对黄山毛峰的生动描述。
黄山毛峰可追溯到唐朝的繁盛时期,在明朝时随着贸易的进一步扩大,黄山毛峰名声逐渐远播。而大批量生产和少量外销是由一家名为“谢裕大茶庄”的茶庄,在清朝光绪年间运作,后逐渐名扬天下。
黄山毛峰主产地在安徽黄山一带,包括:黄山风景区、汤口、芳村、岗村、充川、桃花峰、云谷寺等地区。在清明、谷雨期间采摘至立夏结束,叶片鲜嫩。
黄山毛峰干茶条索细扁、翠绿中略泛黄色,油亮有光泽,外叶将茶芽包裹于中间,外形秀美。干茶香如兰花香或板栗香,清新怡人。冲泡后,品质较佳的黄山毛峰会在水中竖立然后徐徐下沉,芽叶十分漂亮。汤色浅黄且清澈,汤中香气馥郁,入口滋味鲜浓,回味甘爽。
3、浙江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虽带一个白字,但却是地道的绿茶。安吉白茶树是变种的茶树,因其独特的季节特点,春季时嫩叶纯白,到夏天的时候变成全绿。
安吉白茶最开始是野生型茶树,后在1982年用在山中发现的野茶树经人工成功培育。在1996年规模扩大到1000亩,但能采摘的量只有200亩,逐渐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差不多十万亩的产茶地。
安吉白茶叶薄嫩、叶梗粗,在采摘时将每个芽头撇下,通常为一芽一叶,每一斤干茶大概需要7万个芽头来构成。经过精细加工后,形成条索苗秀竖直、色泽翠绿且白色茶毫显著,干茶香气清新。因茶品细嫩,需用80—85℃的水温冲泡,冲泡后茶汤鹅黄清透,入口滋味鲜爽甘醇、清香浓郁。
4、河南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的另一个名称为豫毛峰,是河南省的著名茶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北宋时苏东坡有诗云:“淮南茶信阳第一”。而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后信阳毛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信阳毛尖主产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新县、商城县及商城县内大别山一带。其中最著名的产地在五云、两潭、一山、一寨、一寺。
根据采制时间的不同,信仰毛尖又可分成:明前茶、谷雨茶、春尾茶、夏茶、白露茶。
信阳毛尖外形匀整、呈鲜绿色有光泽、白色茶毫显著,轻嗅干茶,有犹如板栗的熟香,香气纯正高扬。冲泡后,茶汤黄绿澄澈,茶香清新高扬,入口滋味鲜醇爽口。
5、苏州太湖碧螺春
碧螺春在当地最早的叫法是洞庭茶或吓煞人香,早在唐代时就为贡茶。
传说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巡游太湖时,喝到这茶后,龙颜大悦,但觉得此茶名不登大雅之堂,看茶品行如螺状,遂将其命名为“碧螺春”。
碧螺春的产地是在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西洞庭湖一带,是中国最著名的茶树与果树交错种植地区。碧螺春的采摘时间从春分前后开始,谷雨前后结束,具有早和嫩的显著特点。
碧螺春干茶条索紧结、色泽银绿、披满白毫、卷曲如螺状,独特浓郁的天然花香、果香。在冲泡时与其它茶品不同的是,先注入水,再投茶。因为碧螺春成卷曲状,会在水中下沉。冲泡后,滋味鲜醇、回味甘甜厚重。
6、江西庐山云雾
云雾茶有六绝:“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甘甜”。而用庐山山泉冲泡茶品后就有了:“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半壁山房待月明,一盏清明酬知音。”这样的美句。
庐山云雾茶是汉族的传统名茶,始于汉朝,宋代时被选为贡茶。其最早是野生茶,后由于佛教的传入,庐山僧侣云集,逐渐将野茶驯化为家茶。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庐山云雾产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那里终年云雾缭绕,降雨丰沛,温差较小。使得云雾茶形成其独特香气和口感。
庐山云雾条索秀丽紧实、茶芽肥、色泽绿润且茶毫显著,香气凛然持久,冲泡后茶汤浅黄清透,入口滋味浓厚鲜醇,香气宛如幽兰清幽典雅。
7、安徽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真正得名于明朝,在这之前以“安徽六安茶”为名,在清朝时成为贡茶。
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品。在谷雨前后至小满到来之前,采摘单片生叶为原料制成,摈弃了苦涩使得茶品滋味浓,香气高扬。
六安瓜片的主产地在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以蝙蝠洞产茶区生产的六安瓜片最为正宗。
因采用单叶为原料,使得六安瓜片茶品外形如瓜子状、叶片边缘卷翘、呈现宝绿润亮色、大小匀整。冲泡后,茶汤黄绿清透,茶香清分扑鼻,入口鲜醇,回甜甘润。
8、四川峨眉竹叶青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坐落于四川省的峨眉山,因其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孕育出独特的茶品——竹叶青。
峨眉山产茶早在唐代便已经开始,至宋代时,茶叶名声进一步扩大。在1964年,当时人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途经峨眉山时,喝到这茶,被茶的滋味惊喜后,遂命名为“竹叶青”。
峨眉山历来佛家、到家云集之地,如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等地方都盛产竹叶青。竹叶青茶也就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竹叶青通常在清明前3—5天进行采摘,多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时将其采下,经过一系列的精工细作后制成茶品。茶品外形扁平、套索竖直、肥厚带白毫、茶叶两头尖细宛如竹叶,呈翠绿色、茶香高扬。冲泡后,茶汤黄绿清亮,入口鲜爽、茶香浓郁。
9、安徽黄山区太平猴魁
现今,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猴魁的前身是“太平尖茶”。太平猴魁属于绿茶中的极品尖茶。
清咸丰年间,开始出现“太平尖茶”,到清光绪中年后,太平茶叶和茶商盛极一时。家住猴岗的茶农凭借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猴坑、猴岗一带)和精湛的制茶工艺,制出了质量位于尖茶的魁首,恰巧制出这茶的人名字叫魁成,于是此茶被命名为“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主产区位于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其中以猴坑高山茶园为鲜叶制成的尖茶品质最优。
太平猴魁外形独特,以两叶包裹一芽为常见,扁平挺直,呈深绿色,肥壮厚实,冲泡后,茶汤青绿清澈,挂杯香高爽持久,优质猴魁出现兰花香,入口鲜爽醇厚,无苦无涩,回味甘甜。
10、贵州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在1965年,由毛泽东亲自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等。
都匀毛尖在明代时已成贡茶,至乾隆年间开始远销海外。在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都匀毛尖主产区位于团山、哨脚、大槽一带的山中。
都匀毛尖在清明前后开始采摘,以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制成茶品后,干茶条索卷曲、外形匀整、呈黄绿色、白色茶毫显著。冲泡后茶汤绿中带黄、清澈,入口滋味鲜浓、回味甘甜,茶汤中香气清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