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百科 >
远离销区导致了普洱茶的异化
追溯普洱茶的根源,其无疑就是一种产于滇西南的晒青绿茶。在明清时期,当中原茶文化走向了精制化的路途,走向了对色相味的极致追求,发明了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等一系列精工做茶的杰作。而普洱茶呢,依然偏居在西南一隅,与中国这场气势浩荡的茶叶精制化反动无缘,依然以粗俗的面目呈如今世人面前,被时人归为不入流者。当然,普洱茶并不是没有进步,雍正年间,云南改土归流,设置普洱府,江西、石屏等地大量汉人的涌入,给古老封锁的茶山带来了先进的茶种、种植与加工技术。但令人奇异的是,普洱茶并未走向内地精工做茶的路途,反而保存了唐宋遗留下来的团茶方式,没有做成散茶。究其缘由,除了云南大叶种茶叶内涵物质丰厚,不太合适制造名优绿茶外,还在于普洱府远离中原,处于绿茶幅员的极边地带,其被迫采取了比拟经济优势的战略,与中原的绿茶停止错位竞争。
 
  首先,运输问题决议了普洱茶没有采用散茶而采用饼砖沱方式。普洱茶产地远离销区,茶叶要运到藏区与京师,必需处理茶叶运输过程中的有效载重和损耗问题,将散茶压成饼砖沱的方式就能处理这个问题。在普洱茶的原产地,由于不存在运输问题,当地人经常喝晒青散茶。
 
  其次,喝陈茶也是长间隔运输的产物。普洱晒青绿茶刚做出来肯定是新茶,但是经过半年乃至数年的时间运到销区后,肯定是陈茶了,这样销区人民被迫喝上了旧茶,也因之构成了喝陈茶的传统。而普洱茶是低温制程的晒青茶,加上要蒸压成形,招致其水分含量高,有利于后期陈化,能构成迥然不同于中原地域绿茶的风味。
 
  再次,普洱茶的原料是大叶种就决议了普洱茶是一种内在的茶。云南大叶种内涵物质丰厚,做出来的茶鲜爽缺乏,但醇厚,也因而普洱茶经过扬长避短,没有走向香气外扬、滋味鲜爽、芽叶细嫩的名优绿茶路数,而是不以卖相取胜,靠内在淳厚的底蕴来吸收人。
 
  最后,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普洱茶在精制化路途上很难跟内地的绿茶竞争,其被迫走向了价廉物美的道路,普洱茶也因而成了少数民族的饮料,广东、香港一带底层人物喝得起的茶叶。在低价竞争带来的本钱控制下,普洱茶不像名优绿茶那样严厉控制收鲜规范,只用一芽一叶,以至芽头为原料,而是大量的粗老叶子也做成了普洱茶。这一方面形成了普洱茶不入中原正统茶文化的主流,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其粗放做茶的原生态特征。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6-1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