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在一条山路上走着。
山路并不像一般的山路,而是以一种最原始最朴素的状态存在着。
有些崎岖不平,经过时微微扬起些土尘。
太姥山很安静,只听见鸟鸣虫叫,风吹茶叶响。
放眼望去,一片绿意,茶叶耸翠。
小白伫立在半山坡上,听着这一切,感受着这一切,心中一片清明。
一阵轻风拂过,空气中荡起了白茶的芬芳,那是一种独属于白茶的清冽芬芳。没有从小在山上茶园里长大的人,是体会不到这种细微的香气的。
今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已悄悄的过去。
太姥山上蔚蓝的天空下,一片片白茶园圃欣欣向荣。
在家的我,正帮着爷爷整理着一年到头来收藏下来的白茶。
这可不是轻松活儿,要把白茶按等级一一把它们分开,还还是一门学问呢。
我小时候总是乱分一气,有时候把茶叶扔得满地,奶奶赶着骂我。爷爷也不生气, 笑咪咪地说,白妹子玩皮,你别骂她。
后来长大,爷爷头发也花白了,腰背没有年轻时候挺拔。我不再顽皮,开始认真地帮他收茶,分茶,装茶。
在我们福鼎白茶中,传统的白茶分为三个种类:银针,牡丹,寿眉。
在这三个种类之外,还有几点我想要补充一下。
如果你想了解白茶知识,还得先从常识开始。
白茶,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每一个品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号。
1、白毫银针
很多人都说白毫银针这个名字很美。
但在福鼎当地,它最早的名字叫做雀舌,那时候,还是小白茶(菜茶)盛行天下,大白茶还没现世。
银针,是一种典型的先有产品,后有学名的茶叶。
现今大白茶当家,也许只有开春头三天采制的白毫银针称为“雀舌”才更加贴切了。
白毫银针,顾名思义,它带着银白的毫毛,形状似针。
叫针的都是机灵玩艺儿,比如松针,还有武侠小说里令人闻风丧胆的冰魄银针。
嗯,还有暴雨梨花针。
白毫银针如银似雪,泡在茶杯里轻盈灵动,香气鲜爽,如仙女在凌波微步,美极了。
2、白牡丹
按照分类方式,白牡丹可划分为特级白牡丹、一级白牡丹、二级白牡丹。
这种分类方式非常繁杂,而且标准难以把握,对普通茶客来讲意义不大,唯有专业选手,才会学习白牡丹的等级细分法。
特级白牡丹,一芽一叶,叶秀雅,芽尖壮,还可以成为“牡丹王”,因其芽叶细嫩,白毫较多,美观异常,艳冠群牡丹,为王亦不为过。
白牡丹的名字,因其外形而得名。
白牡丹姿容秀美,颜色清雅,泡在水中,仪态万方,婉转动人,如牡丹花瓣一般,于是得名白牡丹。
我小时候最喜欢喝白牡丹,喜欢它的香气,香得宜人,喝过很久嘴巴里仍然是香的。
现在很多人吃口香糖,我很不屑,要让口气清新,还不如喝白牡丹得来直接有效。
3,寿眉
清朝有一些官员喜欢白茶清香的味道和鲜醇的口感。
因为白茶的叶片形状像眉毛,为了取长寿的吉利寓意,又称它为“寿眉”。
寿眉,有时称作贡眉,原来是用菜茶的有性群体茶树芽叶制成的白茶。
为了区别,大家就把菜茶芽叶制成的毛茶称为“小白”,面把福鼎大白茶茶树芽叶制成的毛茶称为“大白”。
后来大白茶盛行,低产的小白茶逐渐无人种植。
菜茶茶芽原来是制造白毫银针的,后来改用大白茶制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小白只能被制作成寿眉和贡眉。
一般以贡眉表示上品,质量优于寿眉。
我们定义的贡眉,只是寿眉里比较出挑的,长得漂亮好看的。倒不一定是口感最好的。
美丽的女子多妖艳,朴素的女子多慧根。
人是这样,茶也是这样。
今天,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一种白茶。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这种白茶,叫粗茶婆。这是我们乡下的叫法。小时候经常这样叫。
也许你从未听说过,可在福鼎本地产茶区,粗茶婆是我们茶农的“口粮茶”。
春夏季节,每天上山做农活,清晨都会煮上一大桶,就用桶盛起来,等凉了之后,用舀子直接舀了喝,甘甜、解渴,解暑。
小孩子拉肚子了,不消化了,感冒了,吹风了,中暑了,奶奶和妈妈都会说,抓一把粗茶婆煮给他喝。煮浓一点。
它的作用,我后来长大后发现,可以媲美外地人家常用的“藿香正气水”。就是一种家常保健药茶。
白茶渐热之后,粗茶婆这种农家口粮茶也被拿去卖,而且被追捧。
粗茶婆其实是要归到寿眉一类去,但它比寿眉更加粗糙,制作的时候选料并不讲究,夏茶茶青也能用,而且为了省材料,主要是用夏茶茶青来制作。
为什么呢?这里先讲一下这种茶叶的用途。
在我们福鼎的山村里,白毫银针和白牡丹都是等级较高的茶叶,费时费工,价钱高,普通农户一般舍不得自己喝,都是拿去卖钱。
贡眉和寿眉基本上也是拿去卖。
农户自己家里喝的,就是这粗茶婆,茶青和工艺都不甚讲究。
在我自己家,爷爷就是常喝这种粗茶婆,每每喝上一口,总有讲不完的故事。
我的童年就是这些白茶陪伴着,一起长大的。
一个人在潇潇的雨夜,泡一杯白茶。
独坐在窗前,看落叶飘零,听雨敲窗棂。
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白茶人家心事……
生亦如茶。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
就这样,一杯茶,在回忆中饮尽,我听到,春的脚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