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茶壶出水好坏如何区分
普洱茶
要怎么判断一个壶的出水好是不好?这对于很多茶友来说是一件必然要过的堪,毕竟这是关系一个泡茶流程是否顺利和优雅的部分,如果出水不畅或者倒处迸溅在喝茶的时候是一件严重影响心情的事,如果是茶会,则更加的尴尬了
因此,很多朋友在选择茶壶、匀杯的时候,除了心仪的外观造型和优良的质地做工之外,出水常常被作为仅次于这两者之后重要评鉴标准,甚至被很多人视为可以一票否决的关键指标。换句话说,一把壶哪怕样子再漂亮,哪怕材质再名贵,一旦出水不好,便没有实用的意义了
华而不实,这是任何时候都完全不可取的购物行为
到底什么是好的出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准则,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凭借一种直观的感觉去判断。可能有的商家会告诉你,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其实,只要通过反复的使用和比较,还是不难发现一些被大众普遍“意会”,并下意识地广泛加以应用的标准
 
一,出水的流速:滞涩、迅疾不可取
滞涩,通常被表达为“有点堵”、“不畅”、“无力”,或是“不爽”。即水流行进的通路面积不够,最直观的察觉方式,便是倒出来的水流,比想象的细。壶嘴任何一处太窄、太弯,内部滤孔面积不够,壶盖通气的孔太小(导致壶内负气压),都会造成出水滞涩的问题。手工壶品,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但是各有各的不同,因此有些地方差别较大,这一点需要多加留意。
与滞涩相反的情况,便是迅急,或者叫出水太利。往外冲,水流太猛,水柱抖动明显,都是出水过急的显著标志。有时候会听到别人将这种情况定义为“出水有力”,用力过猛与力道恰好,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缺乏控制的水流,如同倾泻而出,失去了茶壶出水应有的美感。而且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迸溅洒出,与现行的气头正盛的干泡法讲究相悖,因此对于爱讲究的茶人们来讲,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急不滞的出水就是优雅流畅,毫无滞涩,又不出水过猛,这当然是所有人的愿望。换成主观感觉来讲,就是自然到毫无意外,舒适到平平常常不能察觉:太快的水柱易接近直线,太慢又会向下弯折摇曳,沿着壶嘴延伸成连贯优美的抛物线才是最佳的出水姿势,也是可以借鉴的视觉感受
其实对于最合适的水柱流速来讲,没有硬性规定的,基本上各厂家的依据也只是只要不因出汤快慢引起事茶人或客人的注意就行。因为对于出水流速这样的问题,往往是刚买回去或者在挑选的时候会在意一下,真正用几次用习惯之后,就不会有人会继续关注了——其他的大小大家差不多也都是这样的心理
出水的快慢,不只是影响水流弧度的观赏性,还与茶汤的最终呈现有关联。比如,一些不耐泡的绿茶,若是遇上出水细缓的茶壶,也许就会因为出汤过程多了那么几秒,就错失了最佳的口感
 
水流的姿态:紊乱,松弛无力不可
紊乱,就是水流颤抖摇摆,大小不一,无法维持稳定的抛物线,严重时甚至有散开的倾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出现了时断时续的阻碍。例如壶盖气孔太小,被凝结的水珠盖住;细小茶渣拦在了壶嘴内部,随着水流晃动,等等
松弛无力,水柱像将枯的稻草,缺乏力气,也就是常说的“出水无力”。这可能是水流过度滞涩缓慢导致的并发症,也可能是因为壶嘴内部不平整,阻碍了水流的前行。最终的结果就是扭曲拧转和波浪状的水柱,摇曳不定,但是幅度和力度偏小。水流紊乱摇曳那张图其实也有这个问题
不紊不弛的出汤,水流自然也是不动不转,沿着稳定的弧线从空中划过,就像圆润的水晶雕刻一般,呈现出安静平和的姿态。静,是与茶相关的一切人、器、花、事应具备的品质,哪怕只是出汤水柱的形状。不紊不弛,不急不慢,平和稳定,优雅适宜方为好
如果水流从一开始就不稳定,待拉高三寸后,末端几乎是完全散开,使劲砸向水面,导致水花四溅。就好比拉弓时就已经瞄偏了目标的箭,飞得越远,差的越多。因此在以后使用的时候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难免会有站着往茶几上的茶杯中倒水的情况,所以就要多加注意,以免烫伤
但是这样说,朋友们也可别讲究过头了,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所见到的出水好的壶,通常水柱只是在初始阶段还算安静稳定,待拉高三寸后,后半部分仍然出现扭转抖动,在水面激起剧烈波动。虎头蛇尾也好,强弩之末也罢,总之还是精气神差了那么一点,无法贯穿始终。而这样的,是正常的情况,不是壶的问题,毕竟到了后来壶中没有那么多的茶水之后就会压力下降,流速和姿态改变也是正常的,不必过于计较
真正能做到图中这样,即便是拉高三寸出汤,水流仍旧能从头至尾保持几乎完美的弧线、速度、姿态,然后从容不迫的注入水面,其实并不多见。平常的时候,能做到不急不滞,不紊不弛,自然出水其实就挺不错的。但是这样的好与不好的之间的茶具就在于,能持续多久,能延伸多远,倒水斟茶,用心之处尽在这里体现
 
水瞬间:果断干脆
出汤结束,是所谓的断水瞬间,是否存在回流,也许是最被广泛使用的判定出水好坏的标准。连续成串的余水沿着壶嘴外壁下滴,最常见于瓷壶。因为披挂釉水后,茶水容易沿着圆润的壶口边缘流淌,这也是为什么不能以紫砂壶的标准去苛求瓷壶的断水
常见的情况,是断水后有一滴挂在壶嘴,或是一两滴沿着壶嘴回流。如果出水能做到安静平和,这种程度的回流是几乎不影响使用的。瓷器和玻璃器皿这种情况最为常见,表面比较光滑,张力较大。至于那些立断无余,便是如同抽刀斩麻一般,莫说是回流,连壶口都见不到挂的水珠,极致的干净利落……其实,多是不现实的夸张说法,书里看看还差不多,真心没见到过
Tips:出水与断水其实是两个概念,都是壶嘴和壶口形状以及材质,倒水时候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很多因素的共同结果。因此,出水好的不一定断水好,但断水好的,通常出水都不差
 
壶嘴与滤网:可多可少,但不可或缺
独孔的壶嘴,最常见于仿古的形制。老的紫砂壶大多数都是独孔。容量小的壶,流嘴本身就细,不便制作滤孔,也以独孔形式居多。独孔的好处,是给水流提供了最大的通路,但细小的渣叶也可能冲入壶嘴,造成堵塞。冲泡条索细碎的茶,可以使用为独孔壶专门设计的内置过滤器来避免这个问题,不管是球状的还是网状的,解决的本质问题都是一样的
时下最常见的内置过滤,便是图中这种七孔或是五孔的形式,属于多孔滤网茶壶:它的好处,是能过滤大部分的渣叶,缺陷就是水流的通路面积大幅减小,冲泡膨胀舒展程度较大的茶类时,容易被展开的茶叶挡住出水孔。同时,泡细碎的茶时又很容易把细茶渣一起倒出来,影响喝茶体验
日本陶艺家制壶时,普遍使用球形滤网。细密的滤孔和凸起的球面,保证了充足的水流通过面积,又提供了高质量的过滤。鼓起的球体,还可以减少被堵塞的情况。但是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工艺难度较大,且壶的容量不能太小,二者并存,所以价格也偏高一些
一些经验:泡细碎的茶,尽量选择带滤孔的壶,泡舒展度高,叶片较大的茶,则适宜选用独孔壶。茶为主,器为辅,是不变的准则
 
关乎出水问题的其实还有匀杯:匀杯的出水考量,与壶稍有不同。没有经过壶嘴去控制方向,水流也就无所谓弧度流畅,反而是像细缓的泉水一般,自然垂下的姿态最为美妙。作为给客人分茶的工具,断水利落对匀杯而言就更加重要。匀杯的使用时不会比茶壶一样,提的那么高,所以也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一点
对于使用茶壶的人而言,遇到一把出水上佳,但断水稍有回流的壶,也并非坏事。出汤时倾斜壶身的角度大一些,末尾滴尽茶水至匀杯再复位茶壶,都可以避免滴落残汤,污染席面。遇见断水完美的壶,是缘分,遇不到,也莫强求。与其苛责器物完美,不如去磨练自己的使用手法。毕竟一件事的最终结果往往都是多个因素的共同协作的结果,但求一个就推到全部也是不明智和不理智一件事
遇见了手艺好的工匠,恰好他又正常发挥了,同时又放对了茶,还倒水的手法正确……这样,才使得一杯好茶的降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对于手中的茶,放宽心态珍惜拥有,有时比其他的事情都重要
 
作者:茶诵茶空间
日期:2023-10-1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