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惊艳海外,扬名诸国,再满载盛誉而归,经历了怎样的蜕变?今天,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白茶的由来和演变
古代采摘茶枝叶晒干收藏的方法制成的产品,实际上就是原始的白茶。
唐宋时期的所谓白茶,是指偶然发现的白叶茶树采摘制成的茶,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称:“白茶自是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涯林之间,偶然生出。”
这种白茶实际上是白叶茶,其加工方法仍属于蒸青绿茶。现代的安吉白茶就是属于这种白色芽叶制成的“白茶”,这与后来发展起来的用茸毛多的芽叶、不炒不揉而制成的白茶不同。
前者是用白色芽叶按照绿茶工艺制成的绿茶,后者是用绿色芽叶按照不炒不揉的白茶工艺制成的白茶。两者制法完全不同。
明代田艺蘅1554年著【煮泉小品】,记载有类似现代白茶制法:“茶者以火作者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
现代白茶是从宋代绿茶三色细芽、银丝水芽开始逐渐演变而来。最初是指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毛、色泽银白的“白毫银针”,后来经发展又产生白牡丹、贡眉、寿眉等不同花色。
白茶是采摘大白茶树的芽叶制成。大白茶树最早发现于福建政和,传说咸丰、光绪年间被乡农偶然发现。这种茶树嫩芽肥大、毫多,生晒制干,色白如银,香味俱佳。
现代白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是微发酵茶,加工过程比较独特的是它“不炒不揉”,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
白茶的产地
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
按照茶树品种分为大白,水仙白和小白三种,根据原料芽叶嫩度的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等。除此之外,还有新工艺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
原中国茶业公司福州分公司(现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福鼎有关茶厂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要,于1968年研制的新产品,现已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云南也有“月光白”、“月光美人”等产品面世。月光白,选自云南大叶种制作而成,外观上灰黑白相间,室内自然干燥,不烘干,属于创新型白茶。
白茶,墙内开花墙外香
白茶生在福建,众所周知,福建是乌龙茶的天下,加上白茶宣传不足,远不及乌龙茶热销的市场,以至于白茶在福建几乎无立足之地。更何况绿茶红茶霸占了半个中国,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又被黑茶割据。所以白茶在国内市场销售一直极为平淡。
因此,白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尤其是21世纪之前,它主要出口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乎意料的是,简单好看的造型,白净恬淡的色泽,风味清雅的品质使得白茶深得国外的青睐。同时由于闽东地区靠海,出口运输相对便利。
白茶制作工艺及其简单,成本主要在鲜叶和初加工上,并且主要通过中介组织出口,收购价格低,总体出口成本不高——为白茶出口提供了最直接的可行性。
国外除了钟爱白茶的形色味之外,还钟爱白茶的药性。东南亚很多国家的人口十分密集,而且气候湿热,是麻疹病的高发地区。但是那时候医学不够发达,而且战乱频繁,药物奇缺,偏偏白茶对麻疹有极好的疗效。
白茶,回归之旅
如今,白茶已回归国内市场,被越来越被国内消费者认可。福鼎市把白茶列为全市茶类结构调整的重点,将大片的茶园朝着绿色、无害、有机的方向发展,从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
提高白茶加工工艺,形成合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福鼎市300多家茶叶生产经营企业成立了茶叶协会,并制定了白茶行业标准。白茶企业还开始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经过十来年的努力发展,白茶愈来愈火,在国内茶叶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