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种红茶制作工艺(一)
小种红茶的制法:开中国红茶制造之先河。小种红茶具有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有纯松烟香和滋味醇厚的品质特征。这是由于它制造工艺独特的缘故。小种红茶除包括一般工夫红茶的全部工序外,尚有与后来的乌龙茶相似的过红锅(杀青)的特殊处理。
萎凋:小种红茶的萎凋工序,实行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相结合的方法。世界红茶发祥地的小种红茶主产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桐木关一带,春季多雨,晴天较少,而山深林密,中午才有太阳光照射,一般采用室内萎凋,加温萎凋。桐木关一带的加温萎凋又叫焙菁。产区初制厂都有专门焙菁用的 “菁楼”,菁楼分上下两层,中间架设横档搁条,不铺木板,搁条间隔约6--10厘米,搁条上铺“菁席”,下层距地约2米,在距地1.7米悬挂吊架,为焙干时放置水筛之用。
加温萎凋时,首先在楼下烧松柴明火,为了使室内温度均匀,烧火时必须把松柴摆成“T”字形,或在四周和中间各放一堆。待室温升到25℃时,把鲜叶均匀地摊放在菁席上,每平分约2.5千克,厚3厘米,翻抖时先用竹扫帚将萎凋叶扫拢成堆,然后用手翻动,并抖散水汽,使失水均匀,但需轻翻,以免叶子损伤而成死菁(红菁)。晴天翻动一次,雨天翻二三次,整个过程1.5小时~2小时。
日光萎凋,视阳光的强弱和鲜叶本身是晴天菁或雨天菁而定,晴天菁可厚摊,而雨天菁需薄摊,一般摊叶为2.5~3厘米。其方法是在空地铺上菁席将鲜叶均匀摊在菁席上,萎凋过程中翻动一次,历时约1小时。为使萎凋均匀,在日光萎凋一段时期后,移到室内进行凉菁,其效果更佳。
萎凋适度的标志是鲜叶失水后有光泽,叶质变软,梗折不断,叶脉呈透明状,并散发出特有的清香,适度萎凋后即可进行揉捻。
揉捻:20世纪初小种红茶系用脚揉,在室内靠墙壁处用泥土筑一长方形土坑,宽约70厘米,靠墙一端高约60厘米,另一端高约20厘米,呈30°~50°的斜度,中间挖成相当于锅径大小的圆洞,一列2~5个,将铁锅镶列在圆洞中,在壁上设一横木,高与胸平。将已萎凋适度的茶坯倒入锅中,厚约10厘米,双手握住横木,两足在锅中用力揉转,先轻慢,尔后重快,茶汁黏腻,稍带香味即可,一般在傍晚进行,每每揉到深夜。
上世纪50年代后改用小型揉捻机揉捻,每机装叶约10公斤,揉机转速50/分钟,全程揉时为60分钟左右,按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加压,中间下机解块一次,揉至茶条紧卷,茶汁溢出,粘于茶表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