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茶的朋友,尤其是喝普洱老茶的朋友对“老茶头”一定不陌生,那么何为老茶头呢?老茶头又是怎么来的呢?为何以前不被重视现却深受茶友宠爱呢?
一、老茶头由来
茶头是在制作普洱熟茶过程中产生。普洱熟茶经过人工洒水渥堆发酵,在这个发酵的过程中,茶堆的中间会升温,然后茶叶通过自身含有的酶发酵,漫漫变成熟茶。在这个过程中,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人工把这堆茶翻几翻,以免里面温度太高把茶给焖焦。由于发酵过程中不断地翻,茶叶会分泌出果胶,而果胶比较粘稠,所以会有茶叶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疙瘩。等茶叶发酵完毕后,人们会把这些一团一团的茶叶疙瘩拣出来,用手解开,然后放回到茶叶堆里,而有一些比较牢固,解开会将茶叶弄碎,就另外放一堆,就变成了“疙瘩茶”。之前老茶头多是收集起来集中切碎,或者拼配入一些低档茶中。
直到2005年,由前大益集团勐海茶厂副厂长、总拼配师李文华发现这种团茶,内质比较特殊,特别是嫩度高的团块茶,于是就产生了研发一款新品的想法。通过精制、切块、筛分、拣剔工序完成,制成干净、体形大小匀齐的原料。然后把体形小团茶的经过稍长的蒸压后,柔制饼茶;而颗粒大的,则用机器压成茶砖。
最初产品出来时,李文华师傅起名叫“粒粒香”,因为是颗粒状的,滋味香气独特。但李师傅发现“粒粒香”在乌龙茶里有这种产品,容易混淆。于是李师傅苦思冥想,“老茶头”一词由李师傅熟读的文化史料中在眼前闪过。明清时期,西藏多用滇茶,藏传佛教每年都有重大的茶会“普茶”,准备“普茶”茶汤的人,是寺庙里的专职官员叫“茶头”,寺院里,还有负责做饭的叫“饭头”,负责菜园的叫“菜头”。“普茶”的茶汤是用煮的,“茶头”就负责煮茶,团块茶最好的品饮方式就是煮,联系至此,李师傅就有了把产品叫“茶头”的想法,加个老字,一方面代表年长的茶头,也就是煮茶的老师傅了。
由于茶头主要是茶叶中的嫩芽所构成,是熟茶中的“精华”,现在,新出的老茶头价格有时比一般熟茶要高。目前也已经有不少普洱茶品牌在制作老茶头的砖、饼,并有不少品牌的产品流通等。老茶头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不再是过去我们理解上的属于边角料衍生物的茶品,而是一种适口性好的包含茶史兼具内涵的时代产物。
二、老茶头挑选与收藏
挑选颗粒松散,条索要分明,表面干净,香气纯正,口感醇和,汤色通透。经过改良,老茶头不再是过去理解的属于边角料衍生物的茶品,而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包含茶史、兼具内涵的时代产品。因其良好的口感和有限的产量,增值空间也较为宽广,更成为了广大茶友品鉴和收藏茶品。而且老茶头同时具备普洱茶“越沉越香”的特点,但是这种特质是由多项因素所决定的。像于储存的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都会影响这种特质。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包装。如果条件允许尽量用竹箬包装,或者放入密封性较好的紫砂罐。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料纸重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2.干仓。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为了获取利润,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
3.仓储温度。仓储温度不可骤然变化,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
4.避免杂味感染。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所以在仓储是一定要主要不能放在有异味或者杂味的环境中,这样对茶的口感和香气都汇影响。
三、老茶头的冲泡
1洗茶。由于老茶头比较紧密,所以一般都是要洗两道,尤其是上了一定年份的茶头,一般是20—30秒/次。
2.冲泡。一般在前三道,茶叶浸泡时刻为10秒左右即好。由于是茶头成块,前两三水会汤色红亮,然后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汤色逐渐红浓明亮,冲泡时中间5-10道水可以稍减少浸泡时长,最后第三个阶段时,再相应的增加10-30秒时间;可连续冲泡20道以上滋味甜醇不变。
3.品鉴。老茶头以“颗粒”、“紧”、“甜”、“糯”为主要特色,干茶色泽乌润呈褐色、紧实而饱满,冲泡后汤色红浓清亮,滋味醇厚甘爽。相对条索状的茶,老茶头内含物更加丰富,果胶质含量高更甜醇,茶汤更浓厚,更加耐泡,老茶头转化之后“越陈越香”,品质更好,更加红浓明亮顺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