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山介绍 > 版纳茶区 >
易武:山野味道传奇
普洱茶
在普洱茶的前世今生中,西双版纳的易武产区,总是绕不过去。经时光淬炼的普洱茶,无论是清代宫廷的贡茶,还是老茶品鉴中的“号级”珍品,难得能保留下来的品饮记忆,似乎唯有易武可溯。
不同于布朗山茶之刚烈,也不同于景迈茶之香柔。易武茶山野韵味明显,回甘柔畅,生津绵密不断,属于刚柔相济的茶。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易武茶在过去的300多年时间里,从未间断的被茶客们所喜爱,最终形成了“名山”概念的标志。
今天的易武乡,在西双版纳之勐腊县,与老挝接壤,与缅甸相望,一条南腊河,从老挝缓缓流入勐腊,蜿蜒曲折在原始热带雨林中,最终又悠淌出境、汇入湄公河,是典型的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在傣语中:“勐”是坝子、地方;“腊”是茶、茶叶,也即“产茶之地”。这自然得益于这一带雨林水岸,物种丰富,生态优越,自古便是植茶佳所。
 
关于六大古茶山,史籍中有着不同的记述,1799年的《滇海虞衡志》认定的六大茶山是: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在清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中,关于六大茶山的记载,才将漫撒改换成了易武。原因的说法有二,一是火灾,二是瘟疫,带来迁徙。并无史籍验证,只是二者紧邻,难分你我。所以现在的说法认为,曼撒山是易武的老茶区,两山的分界线在易武的麻黑寨,以北为曼撒。
易武之名来自于当地傣族语,意为“美女蛇居住的地方”,大概此地山高林密,虫蛇出没而又风景秀美,充满了诱惑。
 
易武茶区在清初便备受朝廷关注,雍正四年被列为贡茶后,一众老茶号应运而生:同庆号、同昌号、同兴号、车顺号、安乐号、宋聘号、福元昌号等,商贾云集,马帮塞途。易武古镇历来又是通往东南亚的陆路口岸,得益于茶业的兴盛,易武成为普洱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成为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并被称为“茶马古道”第一镇。清乾隆年间易武的同兴号、同庆号茶庄制成元宝茶、陀茶后,包装、转运、销售。于是,周边邻地的茶商把散茶收购运到易武加工后再贩运各地,倚邦、曼砖、革登,都是如此。清光绪普洱府志二册《地理志》载,清代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一书中说:“普洱五大茶山,相距不远,以易武为中心集散……。” 近些年拍卖市场上大热的“宋聘号”老茶就出自易武。
 
易武的兴盛不单因列为贡茶,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的垄断经营逐渐放宽,云南石屏一带的汉族人纷纷迁居易武大种茶树,劳动力与茶叶产量持续增加。石屏移民还带了做豆腐和酱油的技术。如今,看谁家院子里列着一排排酱缸,准是石屏后裔。
道光皇帝品过车顺号进贡的茶叶后给予“汤清纯,味厚酽,回甘久,沁心脾,此乃茗中之瑞品也”的评述,并御赐车顺号“瑞贡天朝”大匾。从此,易武的茶市进入空前繁荣阶段,易武成了名副其实的“利润城”。如今,仍可见茶马古道、茶案碑碑文、关帝庙等碑碣、遗址。
茶叶曾是整个云南支柱产业。除了内销,很多茶庄还在香港、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开设商号。以易武古镇为起点,茶商们把收集来的茶叶经刮风寨运到老挝、越南的莱州再转至河内;有的运往蒙自再经海防转运至香港,再分达东南亚各地。久而久之,易武这两个字,在香港、日本及东南亚声明显赫,其中又以麻黑为甚。在整个华人区,都大有名气。
 
现在的易武,依旧是一个很大的茶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七村八寨”,大都掩于森林之间,麻黑便是其中之一。整个易武山是偌大一片连绵广袤、层峦叠嶂的热带山地,有着最为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最低点罗梭江,是海拔565米的江面;最高点黑水梁子,海拔足有2023米。这里的山林谷地,日照短,雾日长,古老的茶树群就散布山地间。这里空气清新而润泽,行走在这样的山野林地,漫目苍翠欲滴,近处是鸟鸣虫喧、远处又隐约听聆到潺潺湲湲的清溪。
在有机质肥厚的土层上更覆盖着积年累月、蓬松软厚的腐殖层,那是落叶、松针与丰富菌落群的混合体。正是因为生长环境不一样,造成了茶树形态的不一,又因为小气候的不同,而有了普洱茶“十里不同香,百里不同味”的说法。随着香港、广东将普洱茶以藏放转陈的方式来品饮,普洱又增加了因不同仓储条件带来的更多口感上的不同。
 
易武山、勐宋山、布朗山等产区概念已经不能对应老茶客心中日渐丰富的口味类型,普洱茶界开始盛行“山头主义”。比如易武一个小镇就分出了麻黑、落水洞、刮风寨、丁家寨、弯弓等具体到山头村寨,代表了不同口感,并成为现如今普洱茶重要的地理名词。地理位置不一的古老村寨渐渐声名远扬,成为高品位普洱茶的代名词,让人不明觉厉。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品饮不同产区,寻找自己喜爱的口感,于丰富中体验个性,也是一种饮茶之乐。
事实上,以前易武乃至整个云南做茶,并不分春茶、夏茶、秋茶,也不分来源于哪些山头,茶叶都收拢,拼起来等到正月、腊月时候做。历史上易武的茶也不以陈为贵,一直是以新茶品饮为主。在老茶客眼中,以优美甜柔著称的易武茶,一旦经过后期陈化,不仅其转化速度快于许多其他的优异茶品,还独具广阔迷人的变化区间。
 
作者:半介书生
日期:2023-10-25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