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茶人、爱茶人的品饮,大都讲究茶要佳,水要甘,环境要美,心态要静,客人要雅。品饮武夷岩茶是一种享受,也是一门艺术。要让人们喝到芳香可口、回味无穷的武夷岩茶,还要让人们赏心悦目、满足精神追求,就要科学地泡好茶,艺术地泡好茶。下面我们要先从选茶开始。
品饮武夷茶的物质基础是选择好的茶叶,符合口味的茶。从南北朝以前就开始产茶的武夷山,至今已延续十五—六个世纪了,从蒸青饼茶、团茶发展到炒青散茶,又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茶类、茶种非常丰富。
从茶类上区分:有乌龙茶—武夷岩茶(主要产在武夷山及其周边地区,是武夷山的主要茶类),同时产有绿茶—莲心(主要产在部分乡镇高山区),有红茶—正山小种(主要产在自然保护区内桐木村一带)。
乌龙茶中的极品—武夷岩茶,是个大家庭;
从产地上区分,有岩上茶、洲茶,内山茶、外山茶;
从品类上区分,有品种、名丛、单丛;
从品种上区分,有大红袍、肉桂、水仙、奇种等;
从名丛上区分,有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半天腰等数十种;(是从单丛中经过选育定型的品质优良茶种);
从单丛上区分,有醉贵妃、金锁匙、瓜子金、老君眉、金雀舌、不知春、石乳香、正宋树、白牡丹等上千种(实为山中野生茶树,单独为单丛花名,统称“菜茶”,产品则归到“奇种”中);
从制作差别上区分,有清香型、醇香型;
从焙火程度上区分,有轻火、足火、老火;
要加以说明的是,一些武夷岩茶的常客喜欢饮用武夷山的陈茶。清代周亮工在《闽茶曲》中作了很好的诠释:(武夷岩茶)“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难除莫近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1921年蒋希召则在“游记”中记载:“本年之新茶,非过中秋后不饮,过此则愈陈愈佳。”
一般认为:传统工艺制作的武夷岩茶味醇、水厚、焙火香中透出花果香,耐泡、耐品、耐藏,得到茶人的普遍推崇。由于各人的喜好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喝武夷岩茶的茶龄不同,对上述稍有差别的茶叶品类也有不同的偏爱。
例如:年轻的爱好香气高的茶,年长的偏好味醇厚的茶;喝茶龄短的适应焙火轻的茶,喝茶龄长的要求焙火高的茶;新茶人喜欢当年的新茶,老茶人则寻找隔年茶、陈茶……武夷岩茶所以有这么多的区分(尽管有些差别只有茶界行家、老茶人、老茶客能分辨),以满足不同的需要,足以说明武夷岩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特别的品质,非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