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你喝的白茶到底都是拿什么做的
普洱茶
福鼎白茶,火爆茶叶市场。不管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寿眉,都成了爱茶人的新宠。这次来福鼎,惊奇的发现大小茶厂竟然多了数百家。这样红火的场景,在五年前都还不敢想象。
但任何茶,只要火了问题也就来了。就拿“价位”一项来说,可谓是参差不齐。有的上千元一斤,有的几百元一斤,可淘宝上还有的店卖几十块钱一饼还包邮!很多新手看后,表示真是傻傻分不清。
中国茶,讲究产地、品种与工艺。工艺问题,我们另外作文讨论。这一次,就先从茶青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一下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白茶。
PS:为了便于区别,我们将福鼎白茶的茶青分为“本地茶青”、“外地茶青”、“概念茶青”和“神奇茶青”四种。
本地茶青
任何茶,都要讲究产地。这不神秘,也符合科学。这就像吃橘子或是吃西瓜,也是特定产地的最为好吃。因此,《晏子春秋》中才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福鼎白茶,自然也是以福鼎地区为最好。若再说小产区,则是以福鼎点头镇柏柳村为中心产区。这里面细分起来,又有福鼎大毫、福鼎大白、土茶、早春茶等多个品种。这些茶青优劣各异,价格差别也就由此而来。
 
大毫,是目前福鼎种植面积为大的茶树品种。市面上的正产区白茶,百分之80%以上都由大毫制作而成。由于它易于种植,产量也高,因此深受茶农的喜爱。大毫制出的白茶,口感也非常甘甜,因此市场认可度也高。可以讲,若是拿福鼎当地的大毫来制作的白茶,可以说是上佳的茶品。
至于茶青价格,福鼎大毫品种比较适中。所以制出的白茶,可谓是物美价廉。
大白,曾几何时也在福鼎地区广泛种植。由于其叶片小于大毫,因此当地人也叫它“小白”。但其“千芽重”低于大毫,说白了就是产量低。另外,大白也要比大毫更晚才会成熟。慢慢的,茶农砍了大白改种大毫。就这样,大白的数量越来越少。这几年,反倒是成了“稀有品种”。
其实大白氨基酸更为丰富,制出的茶口感也十分鲜爽。因此,若是还能赶上用福鼎大白品种制的白茶,那也算是意外惊喜。有时候早几年的茶还会用一些大白做原料,可以注意留心。
 
除去大白与大毫,福鼎当地还有一种土茶。这种茶一般不会大面积种植,而多是散落在茶田之间。因此,土茶量很少,不会大量生产。若是看到市面上有大量供应的土茶,倒是要留神了。
土茶条索相对更为细小,但滋味却十分厚重,这也成为了判断标准之一。
另有一种早春茶,叶片较为黄嫩。这种茶成熟较早,但滋味较为淡薄。因此,爱尝鲜的人要留神。很可能,某些商家三月中旬售卖的“头批银针”,就是用早春茶制作而成。犹如龙井茶中的乌牛早,虽早熟但不算是最为理想的茶种。喝茶,莫心急。
外地茶青
为了降低成本,很多不良商家就选用了福鼎地区以外的茶青。外地茶青里,以福建福安地区和浙江温州地区为最多。外地茶青中,有的也是福鼎大毫的树种。但由于地理原因,虽然品种相同,但做出来口感差别较大。外地茶青制出的白茶,茶汤寡淡,也没有白茶应有的甜味。至于后期转化,更就谈不到了。
点头镇茶叶交易市场上,也是本地青与外地青鱼龙混杂。有兴趣学习的人,倒是可以到那里摸爬滚打一番。还有一些外地茶青,干脆用福云六号一类的茶树品种。那与正宗白茶,更是相差甚远了。网上很多过于便宜的白茶,多是各式各样外地青制作而成。价格是下来了,口感也就下来了。喝茶,也莫图便宜。
 
概念茶青
除此之外,近些年有些白茶品牌也在极力打造概念。像荒茶,就是这几年极为热门的一种。只要标上“荒茶”二字,价格就会涨上去。有时候,翻个几倍也有可能。荒茶,几乎等同于昂贵与高级。
茶园茶,由于没人打理而任其自由生长,就成了所谓荒茶。所以荒茶,一般比茶园茶长得更高,植株间也更为稀疏。远远看过去,就像是流浪小动物一样,蒙头垢面外加营养不良。
荒茶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茶园由于各种原因无人打理,成了荒地。但更多的情况,则是茶农故意将茶园荒放。因为荒放后的茶,的确在口感上有所提高。茶汤的厚度以及鲜爽程度,都要高于茶园茶。因此,将茶荒放一段时间,成了一种制茶的手段。
但农业就是如此,质量与产量一直处于矛盾关系。茶叶荒放后质量提高,但相应的产量有所下降。有时候由于杂草丛生,也增大了采摘的难度。所以,荒放茶贵一些也有其合理性。
但要注意,若是拿“荒茶”作为概念炒作,那就值得警惕了。荒茶与园茶品种并无差别,只是生长环境不同而已。口感上的确有差别,但也不到天差地别的程度。不妨把荒茶当做趣味品种,感受下其中细微变化即可。若是当做名品去花高几倍的价格去追求,那就没有意义了。
神奇茶青
若说荒放茶还有一些依据,那野茶大多是无稽之谈了。如今福鼎能采摘的茶,几乎都是茶园茶或是荒放茶。即使荒放了很久,那种类上依旧与园茶无疑。真正意义上的野生茶树,我还真是没见过呢。就是真有,也是不可多得的标本,怎么可能拿来作茶?而且还能一次做个三五百斤,岂不是天方夜谭!
其实市面上所谓“野生白茶”,多是利用现代人对于“野生”二字的信任与追求。好像什么东西,沾上“野生”二字就更天然更营养更安全。可中国的茶史,就是不断发现、筛选、培育优良茶种的历史。有时候,我们开起了历史的倒车,却还浑然不知呢。
不要罔信市场上的各种噱头与概念。调动起生而具备的五感,外加上后天的茶学积累,茶汤,自会告诉我们答案。
作者:杨多杰
日期:2023-10-2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