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松萝制法已传到大江南北,浙闽茶区,松萝茶产区扩大,产量增加,成为清初最早输往外洋的著名绿茶。
据80年代初当地老人回忆,1921年前,松萝山上寺院完好,僧人众多,主持佛事活动,种植和采制松萝茶,游人香客云集,热闹非凡。每年清明谷雨时节,茶商慕名而来,采购松萝,现在已是僧去寺塌,但遗址仍清晰可辨。
抗战期间,松萝茶一度萧条,后在吴筱竹、吴巧祥前辈的努力下,得以传承下来。
松萝茶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于明初,产于休宁县松萝山,山上原多松萝,因此得名。
仿松萝山松萝制法者,多借用松萝茶名。志书记载有:宣(城)、泾(县)、宁(国)、旌(德)、太(平)诸山产松萝;休之瑯源(山)松萝,歙之北源松萝,闽之武夷松萝、福安松萝、鄂之黄州松萝、赣之婺源松萝;还有六安州之松萝春,借名松萝,即今之炒青绿(毛)茶。清嘉道年间(1796-1850年),松萝茶精制,分离出珍眉、贡熙等花色,首创屯绿名茶
松萝山位于休宁县城海阳北15公里,海拔881.8米,为休歙边界黄山余脉的分支。松萝山山势高峻,蜿蜒曲折,松萝漫经,怪石罗列,风景优美。旧时松萝雪霁更是为海阳八景之一。
松萝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短,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生产松萝茶的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600-700米的平缓坡地及幽谷和峰峦环抱的山坳中,土壤属有风化成瓜子片状碎石的乌沙土,肥力较高,呈酸性反应,PH4.2-6.2,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
谷雨前后开园采摘,要求一芽二、三叶。
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香气高爽,滋味浓厚,带有橄榄之香味,汤色绿明,叶底绿嫩。色绿、香高、味浓是松萝茶的明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