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明清绘画中的茶具
普洱茶
在元代文人画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绘画有了继承和发展,尤其到了晚明,以“吴中四杰”文徵明、唐寅等人为代表,兴起了文人创作的高潮。文人对茶情有独钟,而茶成了文人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明清两代涉及煮茶、品茶内容的画作特别多,从中我们可以一窥明清时期茶具的风貌。
明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
文徵明(1470-1559),名璧,字徵明,号衡山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画。文徵明的茶事绘画作品很多,其中《惠山茶会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此画创作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图中表现的是清明时节,文徵明与好友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游于惠山(今江苏无锡西郊),在二泉亭下以茶雅集的场景。惠山泉水甘洌可口,极宜烹茶,自被唐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后,声名远扬。
在起伏的深山中,处处是高大的松树,其间有井亭。画面共七人,其中四位文士,三位侍者。两位文士围井栏而坐,在井亭旁的茶桌边两侍者正在烹茶,红色漆茶桌上放着相应的茶具,一侍者正蹲踞在竹茶炉边扇火煮水,竹炉上放着一把茶壶。还有两位文士正在山中的曲径攀谈,画面上充满闲适幽静淡泊的气氛。
 
明 文徽明《品茶图》
此画作于明嘉靖十年(1531)初春的谷雨节气之后。画面远处山峰耸翠、轻烟紫雾,近处是小桥流水、茅轩草舍。茶轩中,主人与来访的得意门生陆子传(临窗而坐者)交谈,桌子上一把茶壶和两个茶碗摆在两人面前。右侧一间小茅舍中,一童正跪在地上的风炉前煎水,准备泡茶。
文徵明在画上有自题跋和小序:“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传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徵明制。”
明 唐寅《事茗图》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山水、人物、仕女、花鸟无所不工,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系列茶画中,以《事茗图》最享盛誉,此图主要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庭院书斋生活。
画面左侧有巨石山崖古木,画面正中双松之下有茅屋数间。茅屋中有一人伏案读书,案头放置一把大壶,从形制上看,应是紫砂壶。明代紫砂壶初期以大壶为主,此图正表现出这个细节。侧屋一童子正在烹茶,桌案上也放着紫砂壶以及杯、罐等茶具。
舍外右方,小溪上横卧板桥,桥上有一老翁拄杖缓行,后随抱琴童子。远处群山屏列,瀑布飞流,潺潺流水绕屋而过。画面一侧题诗:“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表现出明代文人雅士追求远离尘俗、品茗抚琴的闲适生活的志趣。
 
明 陈洪绶《品茶图》
陈洪绶(1598-1652),字章候,号老莲,诸暨人,是明代著名的人物画家。
画面上两位高士相对而坐,一坐于一片硕大的芭蕉叶上,一坐于一长方崎岖石案之后的石上。此时琴弦收罢,茗乳新沏,良朋知己,香茶在手,似评古说今已罢,正凝神片刻。
画面高士左边石上有一圆肚茶壶,茶壶旁边有黑色的茶炉,里面燃着红色的炭火,茶炉上一只柄上翘的茶壶。画面的右边露出一角莲叶和莲花。此画人物造型刚柔并济,环境幽雅宜人,把人物的隐逸情趣和文人高雅的品茶生活,渲染得既充分又得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清 钱慧安《烹茶洗砚图》
钱慧安(1833-1911)字吉生,祖籍浙江湖州,晚清时期著名画家,以人物画见长。
这幅画是清同治十年(1871),作者39岁时为友人文舟所作的肖像画。 两株虬曲的松树下,有傍石而建的水榭,一中年男子倚栏而坐。榭内琴桌上置有茶具、书函,一侍童在水边洗砚,另一侍童拿着蒲扇,对小炉扇风烹茶。红泥小火炉上架着一把东坡提梁壶,炉边还放有一个色彩古雅的茶叶罐,而这时的小童正侧头观看一只飞起的仙鹤。画面的意境给人以高雅脱俗之感。
作者:一慈茶馆
日期:2023-11-0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