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白茶“烘焙”工艺
普洱茶
白茶的制作工艺,似乎一直以“简单”而著称于世。叶子采回来,一不揉捻二不炒制,好像直接晒一晒就可以喝了。这种观点,是长久以来对白茶的一种误读。实际上,白茶工艺看似简单,其实内藏玄机。
如今市场的白茶,价格千差万别,让买家眼花缭乱。看着都差不多的茶叶,怎么价格会相差数倍?其实,想要压低成本的“窍门”只有四个字——偷工减料。这四字真言,也算是屡试不爽的“真理”了。
茶青的差异,自然会导致成本的高低不同。福鼎大白与福云6号,自然不会是一个价格。这一点,在拙文《白茶市场怎么这么乱》中,已做过一些粗浅的探讨。因此关于“减料”的问题,这里就不再细说了。今天重点讨论的,是白茶制作环节中如何“偷工”。
白茶工艺,说简单确实也简单。核心只有两步,即萎凋与烘焙。您没有看错,第二步确实是“烘焙”。别急,这点我们一会儿专门讨论。按顺序,咱们先来聊聊萎凋。
 
萎凋手法猫腻多?
萎凋,是白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其目的是通过长时间的萎凋,以蒸发鲜叶水分,提高细胞膜透性和酶活性。从而,促进叶内含物发生缓慢的水解和氧化作用。别被这些专业名词吓到,其实萎凋目的非常单纯。就是通过上述一系列变化,来挥发鲜叶的青臭气,继而发展茶香,形成白茶自然的外形和内质特征。
说白了,萎凋是对白茶茶青的“初步教育”。让鲜叶在“课堂”中打好基础,从而先达到个60分的及格水平。别小瞧“初步教育”,这属于打基础的环节。咱们上学时都知道,基础打不好后面很难提高。
制茶如育人,要是“萎凋”这步做的不好,那后面的工艺也很难发挥作用了。
在这一步中,也会出现三种萎凋形式,即室内自然萎凋、复试萎凋和加温萎凋。由于方法不同,萎凋后的效果自然也不尽相同。
自然萎凋要求室内通风良好,无日光直射,并要防止雨雾入侵。自然萎凋白茶,质量最好。也就是说,这样“教育”出的白茶,底子打的最为牢固。但由于条件所限,自然萎凋实施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自然萎凋的核心是太阳光,所以在阴雨天气时就没法进行。当然,制茶本是靠天吃饭的事情。阴晴雨雪,都无可厚非。真是遇到阴雨天气,就直接采取复试萎凋或是加温萎凋的方式。利用现代化的萎凋槽或增温排湿的设备进行萎凋。虽然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客观上也确实解决了白茶阴雨天萎凋困难的问题。
正如《茶之书》中所说,茶道本质上是一种对于“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天气本就有阴晴圆缺,作茶也只是顺天应时罢了。所以,我倒不排斥复试萎凋或加温萎凋,我想他们都是对于不完美的温柔尝试吧?
但即使有太阳的好天气,也有一些厂家不愿意用自然萎凋的方式。这样的行为,就涉嫌“偷工”了。原因也很简单,自然萎凋需要占用厂房面积大,需要设备也多,成本自然就增加了。
更为关键的是因素,则是时间问题。一般室内自然萎凋需要48-60h,而热风萎凋则只需要20-36h。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两句话用在这里最合适。
为了图快,而马马虎虎的完成了萎凋环节。这样的白茶,如同是基础不牢的学生,后期想再提高就很难了。
 
烘焙工艺几人知?
比起萎凋,白茶烘焙的流程就更是少有人知。
焙茶,可谓是古已有之。陆羽《茶经》中,就记载了专门用于焙茶的一组工具。唐宋元明清,茶叶工艺不断发展与变化,但是焙茶工艺从来没有被省略过。起初人们焙茶的目的,就是为了去除茶中水分,从而使其在保存过程中不易霉变。
久而久之,人们发现焙过的茶,口感更香更甜。于是乎,焙茶的目的就从单一的干燥,变成了干燥茶叶与提高口感并存。所以在茶叶的“受教育”过程中,“焙茶”可理解为在一定基础上的拔高训练。
 
古人通过经验摸索出的规律,最终也被科学所印证。在高温烘焙作用下,某些带青气的低沸点醇、醛类芳香物质挥发和异构化,形成带有清香的芳香物质。糖与氨基酸、氨基酸与多酚类物质相互作用,形成新的香气。糖与氨基酸的焦糖化作用,可使白茶香气提高与熟化。
说回到白茶,烘焙是其加工中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高温烘焙,破坏酶活性,终止酶促反应,固定烘焙前形成的色、香、味品质。“烘焙”不仅可以去除水分,缩紧茶条,更可以促使内含物发生热化学转化,发展白茶品质。
真是费力不讨好?
虽然“烘焙”工艺,对于成茶品质有明显提高。但是,真正去做这道工艺的人却少之又少。为何“偷工”?说到底,还是为了降低成本。
首先,是时间成本。茶叶干度在95%左右,烘焙的时间要在2个小时。要是茶叶干度在90%左右,那烘焙的成本就要在4个小时。正常大小的焙笼,一笼仅仅可以烘焙银针2.5斤。要是条索更大的白牡丹,那一笼就只能烘焙2斤而已了。
假设10个焙笼同时工作,那24小时也仅仅能烘焙120斤白牡丹。这种工作效率,算是非常低的了。
除去时间成本,还有人工成本。好的焙茶师父,处理1斤白茶的人工费不低于60元。即使是很一般的小工,烘焙1斤白茶的人工费也要在30元左右。当然,这里面还没算上烧炭的钱呢。
 
最后,还有个茶叶损耗的问题。白茶经过烘焙后,重量大致还要减少7%-10%。这一部分损耗,自然也要使得成本上升。综合考虑,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按照传统白茶工艺去烘焙。总觉得,不烘焙也挺好喝,又何必劳神费力呢?
可其实,烘焙与否对于白茶口感影响很大。如果只萎凋而不烘焙,茶汤中会带有明显的青味。与此同时,甜度和醇和度也都有所欠缺。白茶不光要鲜爽,更要有清甜醇厚的汤感才为上品。总之烘焙与否,一喝便知。
其实只要是“偷工”,不管偷的多么巧妙,还是会被发现。
任凭花言巧语,茶汤总是诚实。世间万象,皆呈现其中。
作者:江南茶语
日期:2023-11-0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