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茶
	茶性上很接近绿茶,冲泡中要避免出现“熟汤味”,因而水温要略低,出汤要快。原则上滋味浓强的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滋味清淡的则相反。
	2、新熟茶
	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通过高温洗茶以去杂味,略降温冲饮,冲泡节奏略快以避免苦涩味和“酱汤”状。
	3、老生茶、老熟茶
	老茶一般要求高温醒茶、高温冲泡。相对来说,老生茶投茶量要低于老熟茶,而冲泡水温老熟茶要略高。对于许多老生茶,在泡与泡的间隔开盖,使叶底稍稍降温后再续泡。
	如遇到老茶因贮存不当而有异味,可通过高温和多次洗茶来尽量排除,选用紫砂壶冲泡对杂味也有很好的修正作用。
	 
	4、条索的松紧重实程度
	一般而言,较紧结重实的茶由于溶解速度会很快,所以投茶量较小,而冲泡水温略高,水温高可以充分醒茶。对于有些年头的紧结重实的茶要注意控制冲泡的节奏,通常是“前紧后松”,洗茶慢,出汤快,经过出汤较快的数泡之后,可以缓一缓节奏。
	5、粗老、细嫩程度
	较细嫩普洱茶(如宫廷普洱)不耐泡,多可用“留根冲泡法”,即每泡茶汤不出尽,尤其要杜绝高温、多次、长时间洗茶而导致茶内有效成分的无谓流失,失去品味和饮用价值。
	粗老茶因内含物减少则要大大增加投茶量,延长冲泡时间,可采用高温冲泡,甚至煮饮。
	 
	6、发酵的程度
	发酵过度的茶叶滋味淡,需用沸水冲泡,并延长浸泡时间,反之则出汤要快,否则就浓如酱汤难以入口。
	7、匀齐整碎度
	茶叶较碎,投茶量相对要少,其浸出物溶解也快,出汤相对的就要快。
	8、储存情况
	若储存中稍有杂味,则可适当增加洗茶次数。若发生了变质,就不具备品饮的价值了。
	9、投茶量
	这是个相对的问题,根据饮者的饮茶习惯、饮茶人数、用具大小等相对而定。一般而言,生茶较熟茶少,新茶较老茶少,细嫩者较粗老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