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历史悠久,在汉代就有传说,唐代见诸文字记载,在宋代,武夷茶已经成为贡茶。
宋代”御茶园“石碑
宋代处于兴盛,明代改制成散茶,清代创制出乌龙茶、红茶,民国时武夷山成为全国茶叶科研中心。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采购武夷茶经爪哇岛转销欧洲各地,一些欧洲人便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
武夷茶能够在历史更迭中始终处于佼佼者地位与其优异的茶叶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而其优异的品质,得源于武夷山优越的环境。为什么大家偏爱武夷山产的茶?
此丹霞地貌恰为茶所喜——年平均气温18℃,有效日照长达1350h/年,湿度80%,“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为什么大家偏爱武夷山产的茶?
丹霞地貌因为垂直形成山体陡峭之势,岩壁上常年渗透露水,上面的山峰晒得到太阳,下面是清凉的山沟。茶树根部深入岩石,提升了岩石微量元素含量。
武夷山正岩产地的砾质沙壤,其保水性能良好,通气性能也较好,因为茶区岩壁挡光的作用和对光线的热辐射, 正岩的日照相对较短些,空气的湿度也稍高些。因此,使得正岩地区的茶树较为缓慢的生长, 利于茶树里面含有物质的积累,茶香高、味醇厚,岩韵特别明显, 品质最佳。
武夷山风景区最有名的“三坑两涧”,是武夷岩茶最核心的产区。历代茶人在这里不断做研究,引进了很多茶树品种,在武夷山景区入口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了当年武夷山引入的几百个茶叶品种,种在这里的茶,表现出了共同的特征,也就是很多人迷恋不已的“岩韵”。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是一代代茶人,300多年来不断总结、摸索所得。
武夷茶制作比一般茶叶工艺制作多了一道工序——焙火。焙火工艺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的滋味,去除青味、杂味、苦涩味,产生火功香,使茶叶耐泡,汤色加深,滋味醇厚,改善武夷岩茶特有香韵的关键工艺。
武夷山的三坑两涧:
正岩茶产区的传统提法,以三坑两涧为代表,包括: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悟源涧。这些地方谷深涯陡,岩壁间有泉水流过,遮荫条件好,冬无冷风,夏无烈日,相对温差小。正岩茶土壤通透性好,微量元素含量高,酸碱度适中,所产的茶具有明显岩韵。正岩茶的主产区还包括:马头岩、天心岩、九龙课、水帘洞、桃花洞、三仰峰、燕子窠、佛国、碧石等。
有机会大家来武夷山玩,更不要忘了品饮武夷山的茶,一定收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