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元年(1796)正月初一日,乾隆帝御太和殿,正式把皇位传给嘉庆帝,自己称太上皇,实行训政。
自1689年,英国首次从厦门输入茶叶,短短一百多年后,已经有三分之二的英国人每年至少要消费3磅茶叶。武夷山小种红茶风靡欧洲,各地纷纷仿制,嘉庆前期,中国出口的红茶中有85%冠以正山小种红茶的名义。巨大的出口需求,刺激着中国茶产业快速发展,每当茶季各大茶号便忙着采茶,制茶,售茶。
十四都东门岭境竹栏头村陈家经营着一家茶号茗艺轩,也在这一时期积累了丰厚的资本,在武夷山、福州、厦门等地均设有分号,常年与东印度公司保持着良好的业务往来,每年要制作大量高品级红茶供出口。
话说这茗艺轩陈大当家,三代单传,四十有五,仍是膝下无子,娶了三房,大太太未孕,现已吃斋念佛,二姨太三姨太生的都是女儿。
经营着庞大的产业却后继无人,陈大掌柜也是十分苦恼,这不,在朋友的撮合下,年前又纳了个年方十八的小妾,虽说不是花容月貌,也算得上小家碧玉。
大年初一逢着新帝登基,这个年过的是格外热闹喜庆,大街小巷挂满了大红灯笼,烟火放了整整的通宵,这些对于陈掌柜来说并算不得什么,热闹是他们的,使陈掌柜高兴的是小妾有孕,于是对她便格外照顾了,单独辟了个幽静的花园让她养身子。
清明前后正是茶叶开采的日子,茗艺轩今年准备做一批高级红茶,原料选自茶芽,销给英国皇家贵族。
这一日,风和日丽,天朗气清,茶青均薄摊在水筛上萎凋,等待着下一步揉捻,陈掌柜正忙着指导工人将萎凋到位的茶青进行揉捻,忽然家里仆人来报,说四姨太要生了,匆匆赶回家,还没等迈进房门,就听见“哇”的啼哭声,婢女出来报告,母子平安,生了一个公子。
此时,陈掌柜也顾不得庄上的茶叶了,吩咐管家大摆筵席,宾客三日。
茶工们也被邀请在列,喜庆之余,大家已经忘了还晾在广场上的芽茶茶青,晚上喝完酒回去的茶工看到茶庄上还晾着茶芽,晒了整整一天,已经快干了。已经没有办法在制红茶,正好口渴着,抓了一把泡了一壶茶,没想清新爽口,风味完全不同于红茶,立马禀报给陈掌柜,陈掌柜正在兴头上,试喝了一杯也觉得神清气爽,于是决定这批茶就直接晒干出售了。
没想到的是市场反应良好,于是这个制法被保留了下来,白毫银针也随着武夷红茶香飘海外。
天下之事,无巧不成书,意外的疏忽,红茶变成了白茶,成就了新品类的诞生。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