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云南新的普洱茶协会会长上台,提出了一些观点。最大的争议当然是说普洱生茶不算普洱茶。算晒青绿茶。这个观点下来,大道理不讲,普洱茶的源头之一,易武茶多以生茶存在,那易武的那些老茶应该叫普洱茶还是叫绿茶?
大叶种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山茶种,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
云南晒青茶详述
云南大叶种茶树根据分枝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乔木型植株高大,分枝部位明显,有明显主干;而小乔木型茶树,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按分枝部位不同,茶树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自然生长的乔木茶树多为半开展状。
云南大叶种茶树,由于顶端生长优势明显,自然生长的茶树分枝呈单轴分枝,从叶片的大小来看,定型成熟叶片的面积一般大于40cm2,从云南大叶种内部结构来看,栅栏组织大多数为一层,且排列较稀疏。大叶种茶树叶片长12.7~25.3cm、宽.8~9.0cm,叶形椭圆为主,叶尖聚尖或渐尖,叶面隆起,叶色绿有光泽,叶片厚而柔软,叶身背卷或稍内折,叶缘微波,侧脉10~11绿。
大叶种茶树春芽萌发期在早春,育芽力强,.发芽密度中等,芽叶肥壮,色黄绿,茸毛特多,持嫩性强,一芽二叶百芽重平均153.2g。盛花期在10月上旬,结实率低,芽叶产量高,且内含物质丰富。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中、龙陵、德宏等地。“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
“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是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
云南晒青茶分布
大叶种茶树主要分布在云南,其他地区也有,但是很少。
云南茶区辽阔,有120余县产茶。但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哀牢山以西、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两岸地带。按习惯分为滇西、滇南、滇中、滇北四个茶区。
云南大叶种茶树集中分布在滇西、滇南两大茶区。
滇西茶区: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区19个市县。该区为云南省最主要的产茶区,占全省茶区总面积的50.14%,茶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5.58%。
主要产茶县有凤庆、云具、临沧、双江、永德、镇康、沧源、昌宁、腾冲、龙陵、潞西等。
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度,年积温4000-7500度,年降雨量1100-2100毫米,相对湿度75%-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PH值5.0-5.5左右。
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西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的地区。
滇南茶区:包括普洱地区(原思茅)、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该区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8.06%,占总产量的36.14%。
主要产茶县有勐海、景洪、勐腊、思茅、景谷、景东、普洱、澜沧、江城、墨江、西盟、元阳、绿春、金平等。
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16.4-21.7度,年积温5069.2-7629.0度,极端最低温度-0.5-5.5度,极端最高温度31.5-41度,年降雨量充沛,大多数县为1200毫米左右,全年降雨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土壤为砖红性红壤、红壤等。
在茶树适宜性规划中,滇南茶区被列为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的地区。
过渡茶区: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一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叶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
云南晒青茶的大叶种和小叶种问题:
大叶与小叶种茶的区别
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的形态区别。大叶种角质层厚度2~4µ;m;中小叶种角质层厚度4~8µ;m。大叶种栅栏组织通常只有的1层,遮荫下会增加;中小叶种有栅栏组织2层,多达3层。大叶种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有60~100片层,光合速率较高,海绵组织比较多而松,叶背的气孔大而细,叶色多带黄绿,叶尖较锐长,梗和节间长,单位叶片面积的气孔数较少,气孔的保卫细胞较大,蒸腾速率快;小叶种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少,有20~40片层,光合速率较低,海绵组织少而密,叶背气孔多而密,叶色多浓绿:叶尖较钝。据严学成研究,大叶种茶树气孔密度约100个/mm2,最多为150~180个/mm2;中小叶种约200~260个/mm2。从全国红绿茶产区的高产实例看,大叶种芽叶重在0.4~0.5g,每0.11m2采面上芽叶数应有200~250个;中小叶种芽叶重在0.2~0.25g.,每0.11m2采面上芽叶数要有400~500个。芽叶平均重量,取决于茶树的种性,如云南大叶种在正常培育下,一般400~500个1芽2~3叶混合芽就有500g;而中叶类型的苔茶品种则要2000个才达500g,小叶类型的要3000个以上才达500g。
一般大叶种叶大柔软,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而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叶片硬脆,对制茶品质不良,但有利于抗逆性。大叶种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为1:2或1:3,而小叶种的比例为1:1或1:1.5,即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叶种多。因此,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小叶种的栅栏组织较多,胡萝卜素、叶黄素总量高,这些萜烯类衍生物可分解成β-紫罗酮和茶螺烯酮等香气物质,所以小叶种可以制出高香的茶叶。
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之间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
茶叶内含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是茶树品种最重要特性。茶树品种不同。物质代谢类型也不同,其生化特性的差异也反映在茶树新梢多酚类的含量与组成上。南方大叶种碳代谢强烈,茶多酚代谢旺盛,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及ECG)和酚/氨比值大(见表1),形成茶黄素的潜力大,适制红茶、普洱茶。中小叶种氮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旺盛,氨、氨基酸、茶氨酸含量高,其香气、滋味高爽,适制绿茶。
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其中儿茶素含量占茶多酚总量的70%,而一般小叶种茶树的鲜叶茶多酚含量较低(见表1)。一般来说,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组成、中以L-EGCG含量最高,其次是L-ECG和L-EGC,但在云南大叶种中L-ECG含量几乎接近L-EGCG,而且L-EC和D,L-C的含量和L-EGC相近,甚至超过L-EGC的含量(图1)。傅冬和等研究表明,小叶种儿茶素中EGCG与ECG之比远大于大叶种儿茶素(图1),小叶种.儿茶素中平均比值为3.5598,大叶种儿茶素中平均比值为1.3245,说明小叶种儿茶素中EGCG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大叶种儿茶素中EGCG的比例。大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大于小叶种儿茶素的酯型儿茶素的比例,说明大叶种中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大于小叶种儿茶素中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致使大叶种儿茶素的,抗氧化效果强于小叶种儿茶素。
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是形成茶叶内质主要理化成分之一。茶多酚性味苦涩,其氧化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氨基酸性味鲜而带甜,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咖啡碱其性味苦,参与茶叶品质的形成,且与茶黄素结合形成络合物提高茶汤鲜爽度,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不同茶树品种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不同(见表1)。按叶片大小分析茶多酚含量呈大叶>中叶>小叶规律,氨基酸含量呈中叶>小叶>大叶规律,咖啡碱含量则呈大叶>小叶>中叶规律。这些成分与品种的关系对茶类的加工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