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大师们是如何守护价值1424亿的安溪铁观音
普洱茶
在安溪,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传统技艺,
守护着价值1424亿的安溪铁观音,
传承技艺,并发扬光大!
他们有着无数的光环
“安溪铁观音大师”
“安溪铁观音名匠”
今天,
让我们走近他们,
看看大师们如何做茶,
如何守护着价值千亿的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大师李金登
他只是“众多坚持传统的安溪茶人之一”而已,取得这样的成绩没有捷径,只有积累!
稳重、低调、言语不多,是大多数人对李金登的第一印象。而正是这样一个似乎“默默无闻”的40岁汉子,给了安溪一个最惊艳的春天。
对于铁观音,李金登肯定是抱有无限的热爱无疑,但在制茶路上,他更多表现出的是对茶叶的敬畏:“这要追溯到我的小时候,那个特别穷又特别需要寄托的年代。”
“我的家是在一个很小的小山村,小时候家里穷,经常吃一些坏掉的食物。”李金登回忆,自己小时候经常吃坏肚子,而对那时的他们来说,茶叶是特效药也是奢侈品。“我的父亲,会从家里的老瓦缸里,掏出一点点陈年茶叶出来,非常认真地泡给我喝,肚子就好多了。”从那时起,李金登便对安溪茶有了敬畏之心。
“那个年代真的穷,我父亲是茶农,但是自家存了一点点茶也都舍不得喝,留在有紧急情况时到镇上卖一些换点急需品。”因为小时候茶是奢侈品,对于李金登到现在为止来说,无论喝茶还是做茶,都仍然是一种必须认真的“仪式”。
“我读书成绩很好,但初中毕业后家里条件实在不允许我继续了。”于是十几岁的他去小学当了一名老师,领着50块钱的工资,为家里减轻负担。
“我当时很向往那些做茶的朋友,他们可以去钻研技术,这对我的引诱太大了。”或许他是真的爱在青房里流汗胜过在油灯下握笔,两年后,他还是辞掉了工作,潜心学茶。
“我的学徒生涯有十几年。”当我们让他回忆比赛过程,谈谈致胜秘诀时,他先抛出了这样一句话。
在铁观音制作中,在钻研学习的方面能独当一面后才算是结束学徒生涯,铁观音制作工艺繁杂,光初制就有近十个步骤,许多学徒在某一个或几个步骤成熟后便“出山”,一辈子做着这一两个步骤的技术工。
而李金登好学,他要摸清楚铁观音从茶园管理到初制再到精致,乃至审评的每一步。所以,这些步骤的学徒生涯,花掉了他十多年。
“积累”,仅仅两个字,便是沉默少言的李金登对这次比赛取得第一名的总结。
 
安溪铁观音名匠刘金龙
“‘养好茶’是对于安溪铁观音这一伟大神奇植物的最好回报。”
刘金龙说,在发挥传帮带作用上,不应拘泥于收徒及茶叶制作工艺,“茶叶品质提升,茶园基础管理应为先,因为好茶是‘养’出来的。”
“怎么养?并不是娇生惯养。”刘金龙认为,目前不少茶园管理的人为干预太多,多年前,他便开始提倡“茶树稀植留高”,在全县首创茶园管理非常“6+1”模式等。“要培养茶树自身生长能力,在园区种植树木、调节茶园小气候,以茶园生物多样性促进茶园生态平衡。”
 
安溪铁观音大师王清海
告诉所有人我不会忘了传承,你们也别忘!
“我是一个茶二代,对于获得大师称号,其实我最欣慰的是我没有辱没这个称号,也证明自己没有落下老祖宗留下的技艺。”对于王清海而言,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茶人的儿子,自己是安溪的儿子。
“我父亲40岁才生下我,他一直把我看得很重要。”王清海讲述,自己的父亲虽是剑斗镇第一家镇办茶企的创始人,但知道做茶辛苦,在王清海17岁到了工作年龄后,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去做工商还是税务?”。父亲想要自己有一个惬意的生活,王清海很感激也理解,但是他还是选择在自己的17岁,接下老父亲的班,进入茶厂当了一名学徒。
“其实我小时候曾经恨过做茶,因为在大年初一,人家小孩子都能上街道玩。我只有眼巴巴地和爸爸去山上茶园打田埂。”但是王清海对做茶态度的转变来得也非常突然,就像他的性格一样直爽:“后来我不恨茶了,还很喜欢往茶厂跑,因为小时候看到父亲茶厂食堂,不仅有大米饭吃,菜里都能看到油星!”
在剑斗的茶厂学了3年的初制技术后,王清海真正遇到了自己的命运转折口。感德一个茶厂的负责人看他很有天分,想要挖他过去研究评茶,并开出了240块钱的天价工资。要知道,当时一斤猪肉也才1块2,一个政府公职人员才80多块钱的工资!
学了一年审评。茶厂开始派他去到处收购、销售茶叶,从感德到安溪,从安溪到山东青岛,在这段时间,他积累了很多与外界交流铁观音的诀窍。
再后来,王清海回到安溪,经历了种种曲折后,最终成为了一位一个茶季能卖2000担,也就是100吨茶的知名茶商人,并创办了“青津”品牌。
“正是因为自己花了许多精力在茶商上,我才每年都提醒自己,不能忘掉老祖宗的技艺,不能辱没家族传承的名号。”在每一年,王清海会去别人家收购几十上百吨的茶叶,但是“青津最高档的那一批铁观音,永远是我自己亲手用最传统的工艺做出来的”。
“在这次比赛前,有人调侃我是去‘吃大锅饭’的,我没回应他。他们只看到我卖茶的身份,并没有看到我每一年坚持传统技艺自己做茶的制茶师身份。”王清海对于自己制茶传承的身份十分看重,一再强调自己不会也不敢丢掉老祖宗的技艺。
 
安溪铁观音名匠陈素全
“我爱学茶,爱做茶,爱四处斗茶,为茶痴狂!”
陈素全说,16岁,他便开始深入了解茶,“一有不懂的问题,就向当时珍山铜娄茶厂的老师傅请教。”遇到疑难,就先做好记录,然后跑到县城新华书店买茶书求解;他爱四处斗茶,在茶都他的茶店内,满墙奖状,满橱奖杯,默默传递着他别样精彩的斗茶史,“茶王”也成了陈素全的代名词,在上世纪80年代,陈素全做出的茶每斤售价达300多元。
不光如此,陈素全还有个特殊嗜好——爱种茶。在祥华乡珍山村双髻山上,陈素全细心呵护着一座“百茶园”。因为工作缘故,陈素全经常外出。每到一处地方,他便寻访当地茶区,从当地带回一些茶种。在陈素全的百茶园里,除铁观音茶苗之外,还有本山、毛蟹、黄金桂、梅占等安溪本地名种,更有安化黑茶、凤凰单枞、水金龟等外地名种。他已收集全国各地茶种700多种。
“对茶的喜爱,未曾消减一分;对茶的研究,未曾停止一步。”陈素全说,比赛虽已落下帷幕,但他的“茶世界”永不落幕,最近他正着手打造“茶青房”,将全部使用玻璃材料建造消青间。今后,他也会将自己的铁观音制茶技艺传授给茶农,为安溪铁观音的“二次腾飞”尽己之力。
 
作者:佚名
日期:2023-11-2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