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百科 >
7542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普洱茶
七十年代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既有承先启后的味道,又有开放进步的氛围,对普洱茶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他代表了一种旧式生产观念的结束,也开启了新的生产时代,由于它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后世对普洱茶的观念,也间接地改变了云南种植普洱茶的方式,所以七○年代是一个新价值的开端。
自从七十年代初期,土产畜产公司合併之后,省茶司仍旧对云南的茶叶有著计划指导的权利,随著农业改良的进程,云南的茶叶生产逐步进入了量产的年代,
茶叶品种的改良无非是抗寒高产,协助农民脱贫,也为云南的原料环境带来了新的面相,对七五四二这样代号型的产品,便应运而生,我们从七五四二的内涵便可以知道它的时代背景,基本上它是一九七五年所应运而生的编号,由省茶司制定,勐海茶厂生产,它的製作精神是以茶菁级数的比例拼配,基本上当时收购云南茶菁的等级分配大概可分为五等十级,即为一等一二级,二等三四级,三等五六级,四等七八级,五等九十级,然后再依旧每一种编号不同的比例做分配,
 
从这种拼配方式我们可以瞭解七五四二配方所代表的涵义,应用茶菁级数做为拼配的依据,它就不再具有山头的特点,与私人商号的风格就此划分,当然从红印开始,云南普洱茶就不在包装上做产地的标示,而是以生产单位和销售单位做为标示的重点,另外一方面的意义,七五四二的产生,带有一定的量化生产的管理意义,在标准化配方的指导下,生产的产品将达到标准且稳定,也就是说,标准化配方的产生就是量产前的准备,标准化配方可以解决生产上的问题,无论在拼配及原料的选用上都具有一定的制式化标准,方便生产单位依循并控制品质,在销售上也能简化销售的困难,让销售单位有标准的产品做为销售的基础,也就是标准货的产生,不同代号的标准货代表不同的茶菁拼配内容,唯一跟现在不同的是,八五年之前所有的茶菁分类是有包含节气因素的,也就是说七十年代的七子饼是有春茶概念的,八五年之后,省公司取消节气因素,自此收购茶菁分级将更为简单,从中也透露出当时生产的数量更为庞大,所以说八五年之后的云南七子饼标准货是没有春茶概念的,从这个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云南普洱茶生产自七十年代开始标准化生产,到八○年代走向第一次的高峰,两者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从另外一个观点来看,运用茶菁级数分类来製作普洱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它代表著茶叶产地的生产改革,具体来说,要有强大的类农场体系来做支撑,
否则无法做茶叶茶菁级数的分类生产,为什麽呢?云南茶叶的生产改良是具有延续性的,从高梯栽种,或者是茶林混栽,或者是实验茶园,都是一种实验的过程。
但从我多年在云南产地的观察,在早期的云南茶地,如果以大树茶做为主要的料源,是无法支撑这样的茶菁分类的,因为大树茶的生长速率比较慢,数量比较少,茶梗木质化较为严重,没有办法达到农场茶园茶生长的速率,很可能摘完一旗一枪还是两旗一枪的茶叶后,第二层的茶叶已经老了,无法达到合理的数量,而且年纪较大的老树茶,树冠太大,树高太高,产量实在太少,不符合经济效益,在当年那个老树与小树不分的年代,如果以这样的原料环境是无法支撑标准化生产的,而且每个民族种植的方式不同,有很多寨子移栽大树下的小树,但仍然採行茶林混栽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茶树在密林中,杂草无法生长,但缺点是日照系数较低,产量也比较少,但不需要管理,比较轻鬆,现在很多布朗族的茶地还採用这个方法。
 
这种方法还有一个栽种者不知道的好处,那就是发得慢、滋味强,如果海拔高,那茶叶的滋味强度就更强,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量,所以在那个年代,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管理化的茶园跟新的品种,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管理化的遗迹就是大树茶的矮化,矮化的大树茶加上日照线的开闢,将使得产量大量的提升,也可以减轻摘採的劳动强度,这样可以使大树茶的长势跟生长速度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原则上符合分级的要求,再加上大型农场的发展,才能符合茶菁分级标准化的原料环境,茶菁的分级是需要计划的,一级要摘多少、二级要摘多少甚至其他级数要摘多少,是需要规划的,如果没有强大的茶园管理,是没有办法达到这样的分级要求的。
当然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是有这样的环境,从某个方面来讲,我们从云南茶叶的生长也可以看到茶叶改良的速度,更直白地说,就是茶园茶的产量发展,所以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八○年代中期应该是云南台地茶初步发展的高峰,有趣的是,七○年代开始,云南七子饼茶包装上开始有中英对照,中英对照就是外销观念的铁证,要外销创汇,就必须有产量,要增加产量,就必须改变旧有的生产方式。
 
于是乎,标准化生产的代号产品便应运而生,在整体的规划下,标准化生产已带动了农业生产的改良风潮,他在某个程度上增加了大树茶的产量,也改变了普洱茶旧有的滋味,我们可以这麽说,在普洱老茶的世界裡,七○年代的七子饼到八五年,是独立的块区,因为它跟以前私人商号及印级茶的原料使用方式不同,以前的普洱茶在生产上,是在原有的原料环境上讨生活,而七○年代的普洱茶是从根本的原料生产上做改变,在现今遗留的茶饼上,我们也可以喝出口感上的差别,也可以看出云南茶叶成长的足迹,而八五年以后的标准货也就是大货,更是一个分水岭,因为它没有春夏秋冬,只有茶叶分级,而且茶园茶的佔比大增,从那个时代的观点来看,也看不出不使用台地茶的理由。
所以七五四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因此而来,标准化生产矮化了大树茶,也开启了茶园茶的发展,这都是生产需要,是不具有理想色彩的,但它对产地的影响是深远的,现今到过产地的人都知道,勐海地区的条型跟易武地区的条型大不相同,勐海地区的条型短而紧,易武多半为抛条长梗,从勐海的条型,隐约可以看到当年计划经济的影子,也可以得知勐海地区为当年勐海茶厂主料区的证据。
 
七五四二虽然是新型态的标准化产品,但我个人认为七五四二不算是一个创新型的生产方式,因为茶叶市场的口感是具有一定封闭性的,贸然生产新产品是具有风险的,再加上消费市场是在海外,这样的生产方式并不会是个创新的方法。
因为原料来源还是同样的产区,只是生产的方式更为标准化,所以七五四二必定有以前的产品做为参考的依据,依据我多年销售老茶的经验,在配茶上与七五四二最相近的老茶有黄印、甲级红印,还有蓝印铁饼,当然这只是在配茶风格上相似,在原料的使用上还是不同,从配茶的风格上也可以知道七五四二并不是创新型的产品,一定程度地延续旧有的风格也比较符合农业产品生产的原则,也可以减轻销售上的难度,这一个观点是值得思考的,七五四二从七五年延续至今,代代相传,虽然经过了农业改良及原料市场的变化,但仍然活跃于市场,是市场交易最热络的经典产品,也是茶厂大货的代表性产品,我可以这麽说,七五四二是目前市场上流动性最高、波动性最大的产品,目前茶叶市场所有大货订价的依据皆来自于七五四二,也就是说七五四二的价格决定其他二线厂大货的排价,七五四二每年第一批的开盘价,也在某个程度显示了普洱茶市场的交易景气。
 
很多人问我,现在的七五四二存放之后,会不会变成以前的七五四二?其实不会,就好像七五四二不会变成红印一样,因为七五四二是一个茶菁级数拼配的产品,以茶菁级数拼配的观念来说,我们可以做出勐海的七五四二,临沧的七五四二,易武的七五四二,做法相同,味道不同,其实是因为选料的产地不同,现在的七五四二的数量和原料产地和以前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可以非常肯定的知道现在的七五四二将来不会变成以前七五四二的味道,不是方法错了,是产地变了,听说今年勐海茶厂即将出经典的七五四二,不知道会不会有新的风格跟新的型态出现,不过在我们了解了七五四二的前世今生之后,我们更应该以更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未来普洱茶业的发展。
作者:佚名
日期:2023-11-2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