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道文化 >
茶道二十四品 禅茶十八道
普洱茶
一、茶道二十四品
茶可品,人更可品
水可品,茶可品,人更可品。天地万物,道生之,德畜之,生生不息,能入品者亦自可观,故有书品、画品、琴品、箫品、山品、水品、兰品、茶品等。
众多品物之中,我推茶品第一。历代以来,能将茶品提升到茶道艺术高度的,亦代不乏人,如唐之陆羽、宋之赵佶、明清之朱权、田艺蘅、许次纾、冒襄等。更有精行俭德之士,勤修苦行之徒,身居市廛,心止高山,茶池盏畔,幽若山林,每以煎水烹茶为清修要务,闲较斗水之轻重,细参一瓯之甘苦,于茶烟水声外,修养心性,直面真我,成为中国茶道艺术的一股清流。
故茶不但可以入品,更可以入诗、入画、入禅、入道。唐·司空图论诗有二十四品,冷香斋主人论茶也有二十四品。茶道二十四品分人品、茶品、水品、火品、茶器品及茶室品,每品又细分四品,合计二十四品,现分述如下。
1、人品:清、雅、简、淡
清:秉自然灵秀之气,形神俱清。
雅:谦恭儒雅,有君子之风。
简:举止豁朗简约,不拘俗礼。
淡:少名利之心,自甘淡泊。
2、茶品:清、香、甘、淡
清:秉自然灵秀之气,形色俱清。
香:其嗅如兰。
甘:其甘如荠。
淡:淡而有味。
3、水品:清、活、甘、冽
清:水质澄澈、纯净。
活:水质鲜活,不凝滞。
甘:水味甘香。
冽:水味清寒。
4、火品:明、活、洁、燥
明:有火光。
活:有火焰。 洁:无异味。
燥:无湿气。
5、茶器品:质、朴、雅、素
质:质地纯正。
朴:形制古朴。
雅:以秀雅为尚。
素:以素器为尚。
6、茶室品:简、古、通、幽
简:结构简洁、明快。
古:形制简古、朴素。
通:布局开放、通透。
幽:环境清幽、秀雅。
 
二、禅茶十八道
禅茶属于宗教茶艺。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 
禅茶茶艺还是最适合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茶艺,套禅茶茶艺共十八道程序,使大家放下世俗的烦恼,抛弃功利之心,以平和虚静之心,来领略“茶禅一味”的真谛。 
1、礼佛:【焚香合掌】同时播放《赞佛曲》、《心经》、《戒定真香》、《三皈依》等梵乐或梵唱,让幽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像一只温柔的手,把人的心牵引到虚无缥缈的境界,使人烦躁不宁的心平静下来。 
2、调息:【达摩面壁】达摩面壁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 
 
3、煮水:【丹霞烧佛】在调息静坐的过程中,一名助手开始生火烧水,称之为丹霞烧佛。丹霞烧佛典出于《祖堂集》卷四。据记载丹霞天然禅师于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烧火取暖。寺中主人讥讽他,禅师说:“我焚佛尸寻求舍利子。(即佛骨)“主人说:“这是木头的,哪有什么舍利子。“禅师说:“既然是这样,我烧的是木头,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于是寺主无言以对。“丹霞烧佛”时要注意观察火相,从燃烧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辉煌。 
4、侯汤:【法海听潮】佛教认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从小中可以见大,从煮水候汤听水的初沸、鼎沸声中,人们会有“法海潮音,随机普应”的感悟。 
5、洗杯:【法轮常转】法轮常转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十。径山宝印禅师云:“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陈如比丘最初悟道。“法轮喻指佛法,而佛法就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动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在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 
 
6、烫壶:【香汤浴佛】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佛欢喜日”。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侣及信徒们要用香汤沐浴太子象(即释迦牟尼佛像)。用开水烫洗茶壶称之为“香汤浴佛”,表示佛无处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 
7、赏茶:【佛祖拈花】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借助“佛祖拈花“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叶。 
8、投茶:【菩萨入狱】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据佛典记载,为了救度众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萨表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狱中只要有一个鬼,我永不成佛。”投茶入壶,如菩萨入狱,赴汤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万民精神,如菩萨救度众生,在这里茶性与佛理是相通的。 
 
9、冲水:【漫天法雨】佛法无边,润泽众生,泡茶冲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顶”,由迷达悟。壶中升起的热气如慈云氤氲,使人如沐浴春风,心萌善念。 
10、洗茶:【万流归宗】五台山著名的金阁寺有一副对联:“一尘不染清静地,万善同归般若门。”茶本洁净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尘不染。佛教传到中国后,一花开五叶,千佛万神各门各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彻,“万流归宗”,归的都是般若之门。般若是梵语音译词,即无量智能,具此智能便可成佛。 
11、泡茶:【涵盖乾坤】涵盖乾坤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八。惠泉禅师曰:“昔日云门有三句,谓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流句”。这三句是云门宗的三要义,涵盖乾坤意谓真如佛性处处存在,包容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真如妙体,在小小的茶壶中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禅机。 
 
12、分茶:【偃溪水声】“偃溪水声”典出于《景德传灯录》卷十八。据载有人问师备禅:“学人初入禅林,请大师指点门径。“师备禅师说:“你听到偃溪水声了?”来人答:“听到”,师备便告诉他:“这就是你悟道的入门途径。”禅茶茶艺讲究:壶中尽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细听偃溪水声。斟茶之声亦如偃溪水声可启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 
13、敬茶:【普渡众生】禅宗六祖慧能有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菩萨是梵语的略称,全称应为菩提萨陲。菩提是觉悟,萨陲是有情。所以菩萨是上求大悟大觉──成佛;下求有情——普渡众生。敬茶意在以茶为媒体,使客人从茶的苦涩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故称之为“普渡众生”。 
 
14、闻香:【五气朝元】“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佛教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五气朝元即做深呼吸,尽量多吸入茶的香气,并使茶香直达颅门,反复数次,这样有益于健康。 
15、观色:【曹溪观水】曹溪是地名,在广东曲江县双峰山下,公元676年(唐仪凤二年),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宝林寺,此后曹溪被历代禅者视为禅宗祖庭。曹溪水喻指禅法。《密庵语录》载:“凭听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内苑春。”观赏茶汤色泽称之为“曹溪观水“,暗喻要从深层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时也提示:“曹溪一滴,源深流长”(《塔铭九卷》)。 
16、品茶:【随波逐浪】“随波逐浪”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五。是“云门三句”中的第三句。云门宗接引学人的一个原则,即随缘接物,去自由自在地体悟茶中百味,对苦涩不厌憎,对甘爽不偏爱,只有这样品茶才能心性闲适,旷达洒脱,才能从茶水中平悟出禅机佛礼。
 
17、回味:【圆通妙觉】圆通妙觉即大悟大彻,即圆满之灵觉。品了茶后,对前边的十六道程序,再细细回味,便会:“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圆通妙觉,万里云托万里天。”乾隆皇帝登上五台山菩萨顶时,曾写过一联:“性相真如华海水﹐圆通妙觉法轮铃。”这是他登山的体会,稍做改动:“性相真如杯中水;圆通妙觉烹茶声。”即是品禅茶的绝妙感受。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佛性真如就在人们自身的心底。 
 
18、谢茶:【再吃茶去】饮罢了茶要谢茶,谢茶是为了相约再品茶。“茶禅一味”。茶要常饮,禅要常参,性要常养,身要常修。中国前佛教协会会长赵仆初先生讲得最好:“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茶道 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的核心 它与香道 花道 书道 艺术 并称。 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 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 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茶道源于中国,之后才传入的西方。学习茶道 普及茶文化,也是学习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欢迎各位来这里与我一同学习。
作者:茶居生活
日期:2023-11-3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