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宋代——把茶玩坏了的朝代
普洱茶
宋代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就写到
“采择之精,制作之工,
品第之胜,烹点之妙,
莫不盛造其极。”
若说唐朝是茶文化兴起形成的时期
那宋代则是将茶文化发展得
极尽高雅、奢华
 
茶叶
宋代的茶都是蒸青茶
外形上分为饼茶和散茶
饼茶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经过“研膏”后再在棬模中压制成饼
一种直接以叶行茶压制成饼
饼茶散茶各有名品
特别以北苑贡茶龙团凤饼最负盛名
宋太宗对贡茶高度重视
特派官员 监制北苑茶
建茶由贡茶升为御茶
渐渐誉满京城
 
宋人对采茶条件要求很高
先是对时令气候的要求
“阴不至于冻,晴不至于暄”
的初春 薄寒气候
其次
对采茶的时刻也有要求
“采茶之法须是侵晨,不可见日”
一定要在日出之前的清晨
“晨则夜露未晞,茶芽斯润,
见日则为阳气所薄”
说早上露水未干,叶芽肥润,被太阳照过之后
茶内的露汁会有损耗
还有第三个要求就是
“凡断芽必以甲,不以指”
说是因为
用指的话茶碰触到你的体温容易受损
还会被汗渍污染
摘下来的鲜叶还要进行分拣
拣茶的工序 最后发展成为
对用以制造茶饼的茶叶原料品质的等级区分
最高级的茶叶原料称为“斗品”“亚斗”
宋徽宗在 《大观茶论·采择》中就有描述
“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
一枪一旗为拣芽,
一枪二旗为次之,
馀斯为下。”
将捡过的茶叶洗濯干净后
就进行蒸茶
宋人于蒸茶工艺极其讲究
这火候把握
既不能把茶蒸过熟
也不能不熟
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宋代人喝茶
喝的是末茶
即研碎注汤点饮
据说日本的抹茶道就源于此
然后造茶、过黄
每道工序都不离讲究二字
 
茶树的品种差异
导致贡茶新品迭出
宋代贡茶形成了
“新品-大众化-更新品”的模式
经过这种不断的新添废罢
到了南宋末年
北苑贡茶共有41品
当下的中国受这种茶品发展模式
影响深远
茶叶新品层出不穷
在中国封建专制社会中
 能成为贡品供皇族使用
必须是当地最好最优的产物
建州北苑官焙贡茶
是当时最负盛名的
不少宋代文人为北苑茶
写书撰文的热情一直不减
直到南宋后期
宋代可考的茶书有三十部
其中关于北苑贡茶的就有十六部之多
可见其地位的特殊
器具
宋朝经济发展空前繁荣
在物质富足的情况下
宋人对饮茶的追求
发展到了更高层次的境界
对于饮茶则更注重感官
审美的体验深化到饮茶器具上
陆羽《茶经》有云
“越瓷青而茶色绿”
说是青瓷更能衬出绿色的茶汤
 
而宋人的上品茶点成之后
茶汤尚白 只有深色的瓷碗
才能衬得出茶汤
于是有北宋蔡襄
《茶录》里的
“茶色白宜黑盏”
所以在宋朝流行起了黑瓷茶具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
在传世或出土的宋代茶具中
都属于一个茶盏一个托
且质地釉色尺寸都相匹配一致
唯独建窑兔毫盏、油滴碗等没有
对于这种现象有两种解释
一是这盏坯够厚 拿在手里也不烫
二是这一类的建盏用的盏托是漆雕木托
这在中国茶具史中蛮少见的
说到宋代茶具不得不提
宋代点茶法中必备的神器
茶筅
以竹为原料
细竹丝捆成一束 加柄制成
形状似细长的竹刷
茶筅的出现
对点茶用具产生根本性变革
在南宋审安老人所写的
《茶具图赞》中
就白描画法画了
宋代斗茶所用的十二件茶具
可见宋人对茶具严谨要求
这也造就了宋朝茶具的鼎盛
 
水火
宋代茶叶用水
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造茶用水
二是饮茶用水
宋人饮茶极其注重水质
而不苛求名声
若“泉不香,水不甘”
用再好的茶叶 也是白瞎
而烧水的火
苏轼的
“活水还需活水煎”
就有说到要用活火
所谓活火是指
“炭火之有焰者”
烧水时的火候掌控
南宋的罗大经与好友李南经
总结概括为四个字
“背二涉三”
罗大经还专门作了首诗形容这水响之声
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
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细细品味这首诗
茶瓶煮水 水沸之声
如松风呼过、涧水流淌
在安静的点茶场合
茶人静心聆听这场奏乐
也是一种美的体验
 
茶艺
点茶法是宋代的主流茶艺
在这基础上
为了品鉴茶叶品质的高下
民间兴起了斗茶的玩法
要说有趣还得是宋人
这斗茶的胜负划分有两个标准
一是汤色
汤色越白越好
二是汤花
汤花以鲜白为上
汤花泛起之后
水痕出现的早晚
早者为负 晚者为胜
还有更高级的玩法叫“分茶”
和今天的咖啡拉花差不多
用泡沫表现字画
可看完上面的这些图后又觉得
这分茶比咖啡拉花高级多了
 
茶会
宋朝大大小小的文人雅集
多在园林之中举行
赏茶品茗间体会林园之趣
可以说是很享受
爱茶的主人
相得的客人
好茶、好水、洁器、佳景
再挑个好天气
这些都成了宋人办party不可或缺的条件
 
宋代文人是茶文化的主要创造者
也是茶事文化活动的主要践行者
在闲暇之际
“乘晷景之明净,适轩亭之潇洒,一取佳品尝试”
他们更多注重的是
茶的感官享受和审美
不太注重以之载道
至多也只用于修禅悟道的凭借
所以宋代精微的茶艺
在于寓已于茶
“为世外淡泊之好,
以此高韵辅精理”
注重茶而不仅限于成就
作者:兮浅
日期:2023-11-2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