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小青柑茶膏 > 衍生品 >
黄片——好喝的普洱茶
普洱茶
普洱茶的制茶工艺里,大家谈的最多的是杀青,最不重视的是揉捻,最尴尬的是黄片!
普洱茶在晒青工作完成之后,即完成了整个初制工艺过程,这个过程生产出的产品称之为晒青毛茶。按常规这样的晒青毛茶经过短时间存放之后,便可进入再加工的精制工艺过程:蒸压或者人工渥堆发酵。不过,在进行蒸压之前,还有一道书上没有却实际存在,费时费力又必须进行的小工序,就是拣黄片。
 
普洱茶黄片,是指普洱茶在原料的筛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宽大﹑茶箐等级较低等原因,而在揉捻工序中未能成型的,经过晾晒后,按照生产标准筛拣出来的这部分茶箐,俗称为“黄片”。说白了就是那种颜色发黄或绿色更深、形状格外显眼、难看的老叶子。
由于黄片在晒青毛茶中“鹤立鸡群”,有碍观瞻,在外形上影响到感官审评,如果不把这部分茶箐拣出,那么压成型后条索的观感就差了,在进入再加工的蒸压之前必须挑拣出来。不要以为拣黄片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从技术含量来看,确实不咋地,但耗时、低效、费人工。云南各大茶区加工的晒青毛茶,多多少少都会带有黄片,采茶制茶时节,劳动力缺乏、请工难、工价高,随着毛茶产量爆发性增长,拣黄片的工作量也加大。特别是有的产区毛茶芽叶较小,人工拣黄片更是麻烦,例如倚邦茶山的猫耳朵,当地茶农一般都是用竹筷进行挑拣。
 
虽然现在有了高智能、高精度、高性能的高端茶叶色选机,能够对茶叶中的黄片、白毫、黑片、茶梗等与正品的颜色差异,自动一次性把茶叶品质规格分选成功。但该设备占地面积较大,更实用于大型茶厂的批量生产,一般小作坊和茶农的加工场所场地狭小,产量也不可能做到批量生产,也就没有必要牛刀杀鸡,使用这种大型设备。这就让拣黄片这个工作很是尴尬:使用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使用机器又不现实。很多茶农抱怨经常被拣黄片这道工序拖了后腿,耽误了工期和毛茶的销售。
好在,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原先弃之如敝屣的黄片有着特殊的价值,黄片的品质和所选原料茶箐的品质是一致的,只是因外形不佳而被拣出,但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相反,黄片由于叶片组织厚实,生长时间较长,所以其苦涩感已经大大减弱,反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反而呈现出与常规普洱茶不一样的滋味口感来,越来越受到大批普洱茶的发烧友的喜爱和推崇。
 
如果把这种黄片单独拣出成为可饮茶品,特别是那些原料均是从高等级古树茶中挑拣而出的,此种茶香幽雅,汤甜水滑,经久耐泡。
如果不捡黄片,虽然毛茶和成品中颜色花杂,滋味上却更加丰富,口感的协调性也得到加强,虽然毛茶价格上打了点折扣,但和省去的人工成本相比,更加划算。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农,在客户不要求的前提之下,往往省去这道尴尬的工序,销售出去的毛茶往往带有黄片,买家拿去要么直接压制成品,要么自己买回去慢慢挑拣,毕竟,有些原料太过抢手,如果嫌麻烦不要这种夹带黄片的毛茶,就会错过时机,往往将失去稍纵即逝的销售机会,所以只有不得已不情愿地接盘了。
 
由于近几年云南山头茶是热门,古树茶身价节节串高,一些名山头稀缺、质优的古树料奇货可居,不愁没有买家,更不会主动挑拣黄片,买家为抢货源,硬着头皮吃下这锅夹生饭,先在第一时间买回去自己慢慢消化,以致现在拣黄片的工作渐渐从生产一线的茶农转移到二手商家手上。
市场上还渐渐形成一种认识,把掺有大量黄片的毛茶或成品茶当成判断是古树料的标志,难道,捡黄片已不再尴尬?
以前,拣出去的不是糟粕,留下的一定是精华。现在,让我们更加尴尬的是:留下的已不全是精华了!
作者:刀哥
日期:2023-12-0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