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武夷印象——武夷岩茶
普洱茶
岩茶是个什么茶?对很多茶友而言,的确不好弄懂,更别提看透了。尤其对一个外乡人而言,怎么读懂岩茶就非常有意思了。
这次有幸随同“草屋间茶旅”几位高朋一道,深入武夷山,仔细查看和请教,总算对岩茶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传统武夷岩茶的身份标签是“土豪茶”。这也并不奇怪。我查阅了武夷山鸿棉茶厂老板给我的《崇安县文史资料》,发现至少在清朝民国,武夷岩茶就并不便宜。这和其制茶供应有限相关。到今天也是这个局面,好的武夷岩茶也不愁出手,茶农也很满足。武夷岩茶在近二十年跑赢了中国茶业的大盘,所以武夷岩茶界整体上幸福指数都很高。
所有人谈到武夷岩茶必然会谈到“岩韵”,可是一入“岩韵”深似海,“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岩韵”只可探究,不可描述,所以并不好懂,限制了消费者的认知,也限制了武夷岩茶的推广。对于“岩韵”的把握,不要说普通茶友,就是张艺谋团队估计也无从下手,所以《印象大红袍》营造了一个非常开放,非常虚幻的情境,山水之间,缥缈的道。这和《长恨歌》的玄宗贵妃之恋,和《印象丽江》中的茶马古道,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茶文化的高深莫测,用“韵”去表现中国茶往往是局限的。
“茶贵人”一直致力于站在消费的角度去观茶和推茶。通过这次茶旅,我对武夷山岩茶有了更直接感受,这篇小文很能代表一部分消费者的意见,也能回答一些茶友对于武夷岩茶的疑问。且读之。这里,我给武夷岩茶下了一个崭新的定义:“热烈”,不知您可否有同感?且听我道来。
 
首先,武夷岩茶的色彩是热烈的
认知茶必须得有个站位,而且这个站位还应该比较高才对。这就是和高人对话的乐趣。高人不是因为水平高,而是因为站位高。还就“岩韵”两个字的解读,站位高的人谈的就很通透。不然中国茶叶六大茶类,有1000多个像“武夷岩茶”这么大的品牌,一头扎进去,真够你喝一壶的了。
这个色彩很热烈,正是武夷岩茶的地域形象。丹霞地貌在中国也很多,甘肃,内蒙,陕西北部,福建武夷山、浙江雁荡山,都是。丹霞地貌在祖国东南因为有了丰厚雨水的滋润,比起西北的辽阔壮观,更多了一份秀美。雁荡山和武夷山都可以称得上丹霞地貌的“造型博物馆”。但,因为茶,让武夷山从众多丹霞地貌地域中脱颖而出。茶给了武夷山“活”的生命。
武夷山土菜辣中微酸,正是武夷岩茶的饮食形象。
岩茶汤红火重,是武夷岩茶的色彩印象。
中国茶归根结底是风味食品,每一种都是当地风土和人情的结晶。认识不到这一点,无法深入茶。而上面这些元素就是对武夷岩茶的整体识别,大部分的消费者是在这一层面。
 
武夷山鸿棉茶厂少当家陈植寅是我们在景区访茶的向导,除过常规线路外,还专程看了茶园茶树。看了野放和修剪茶园,看了百年老枞水仙,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区分肉桂和水仙。鸿棉茶厂在景区内的茶园标识牌随处可见。
武夷山地域很大,制茶是传统产业之一。而最能体现岩茶品质的优质茶园地域很小。走入武夷山景区,才会体会三坑两涧的秀美风光,即所谓的正岩茶产区。移步换景,都有不同。武夷山是中国茶叶的“天然品种园”。风光的不同孕育了武夷岩茶的丰富性。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深入武夷山,即使最牛的茶人,如果不是吹牛,也不敢说自己就很懂武夷山岩茶。对武夷岩茶而言,“喝茶识山场”,只是一种江湖传说,概不可信。普通茶友就更不用对此迷信了。武夷山景区丹霞地貌,寸土寸金,开阔的深沟谓之“坑”,条缝的沟壑谓之“涧”,圆形的凹地谓之“窠”。山场不同,即使区域气候生态地貌有大同,但阳光、风水、雨露、植被、海拔还会有小不同,各有千秋,再加上制茶技艺的修正,和现代科技的拼配,犹如魔术般的组合,造就了岩茶丰富的口感和令人迷醉的魅力。
据说冰岛普洱在市场流通有30吨,而冰岛这个寨子的原产普洱每年仅约为3吨,这巨大的反差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在武夷山,牛栏坑的肉桂,马头岩的肉桂,也类同这种情形,据说真正的“正岩茶”,景区内的茶园也仅约400亩,每年仅能出产1600余斤干茶。所以对普通茶友而言,不用去追山场。你可以这么想,虽然有好的食材,可万一碰到一个糟糕的厨师,岂不很煞风景。或者说,虽然原产“牛肉”很少,可是达到“牛肉”品质的武夷岩茶并不这么稀缺。碰到一个好厨师,也是茶人的幸运。现代科技让我们这种幸福指数提升不少。
“不识岩茶真面目,只缘身在坑涧中。”这是对很多岩茶发烧友的真实写照。对于普通茶友而言,和坑涧保持适当的距离,认级别,认品种,认字号,更是一种权益的保障。庆幸的是,武夷山很多品牌茶企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
其次,武夷岩茶的香气是热烈的
 
闻香是目前茶叶消费最具潜力的一个消费方向。茶叶香气有上百种,影响茶叶香气的物质分布在不同的温度区间。岩茶表相是火功,本质是做香。石乳留香,就是武夷岩茶香气的一个高级表达。把山场气息通过火功提炼出来,这是岩茶登峰造极的技艺。
对比品鉴最能体现岩茶品种特质。图为天心村桂林茶厂的少当家陈旭在为我们对比品饮武夷岩茶的品种、年份、火功。
到了参访的茶企,每家都拿出了上好的茶,这时掀盖闻香是最幸福的时刻。这个你懂吧,呵呵。这几日喝过的茶,顶得上一年喝的岩茶了。导致回来以后,拿出之前存放的岩茶喝,滋味香气好像有严重缺失,嘴巴可能变刁了。岩茶的香气以花果香为上,再上乘者呈现乳香奶香。在武夷山的这几日,家家岩韵,杯杯奶香。就连武夷山天心村上空也弥漫这一股岩茶的香味。
岩茶的热烈,也表现在香气。岩茶的香气是独有的焦糖香,其他茶类不具备。绿茶有嫩香和花果香、工夫红茶有桂圆香、正山小种有松烟香,铁观音有清香或浓香、生普有野性的兰花香,熟普有陈香或菌香,这么一对比就很能明白,岩茶的香气是最热烈的。
所以岩茶中香气最高的品种肉桂在北方市场很受欢迎,还有一些嗜烟嗜酒的人群也是岩茶的拥趸,觉得重刺激,很对口味。
再其次,武夷岩茶的滋味是热烈的
清代的大才子袁枚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咀而嚼之,我觉得这首诗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武夷岩茶最恰当的描述。我喝好的武夷岩茶,会有满嘴砂粒的感觉。既然这么有质感,嚼一嚼茶汤,慢慢吞咽,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高枞”是对10年以内茶树的称呼,相对的为“老枞”。高枞水仙茶树上的共生植物。什么是山场气息,这两张图能说明一些问题。
在武夷山每走到一个地方,我都会问对方同一个问题,“作为武夷山的人,你如何理解岩骨花香?”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又很刁难。如果他把这个问题回答得既深奥又冗长,或者让听的人云里雾里,我一定会小看了他。
 
在岩上茶厂,武夷岩茶的制茶大师之一,刘国英是这样解读武夷岩茶的“岩韵”的。他说,武夷岩茶的特质可描述为“醇厚”。武夷岩茶的香气、滋味都可堪当“醇厚”二字,和其他茶类比较,更是如此。刘国英举了一些例子,我觉得说到心坎里了。这就是站位高的高人,让人一听就懂。正好,我也是这么理解的。简单而言,绿茶醇而不厚,普洱厚而不醇。不光理论上认识如此,刘国英对此也有充分的实践。据说他的大作“空谷幽兰”岩茶就是用鲜嫩芽叶制成,在传统岩茶制作的原料级别上做了创新。我们在岩上访问的时候,喝了他家两款茶,无论是肉桂还是名枞瓜子金,都有明显“醇厚”的感觉。这和原料级别是一定相关的,也体现了他上乘的制茶功力,火功收放自如。而一般岩茶火功只会讲到“足”与“不足”这个级别,“中足火”也是经常能听到的词。也有“高火”的茶,一般适用于老茶客,或者就是用高火掩盖前面工序的某种不足被称之“病火”。
非常荣幸,陈墩水示范摇青。据说水筛摇青的高手,能让茶青如婴儿般的舒服,没有任何磨损。正岩茶的茶青鲜叶每斤收购约300元,你可以算算这个帐。
武夷岩茶的另一位制茶大师陈墩水,坊间传闻他家坐拥有半个慧苑坑的茶园。陈墩水对“岩韵”描述的非常简单和透彻,就是山场的气息!山场的气息什么味儿?就是清幽的香气。这种清幽的气味,当地人多称为“木质味儿”。它指的是老枞茶园树龄久,在山场微气候的滋养下,茶树和其他生物形成的一种共生关系,吸纳了彼此的气息
这次草屋间茶旅之行,能时刻感受到武夷山茶人的真诚、热情。武夷岩茶发展目前正处于上升的黄金期,武夷山茶人的幸福指数应该也是全国茶产区最高的。武夷岩茶小众,资源有限,不可复制,可长期存放,高回报,决定了这一切。
近二三十年,武夷岩茶飞跃发展,目前正处于新老传替的交接时期。我们接触了几个九零后茶人,都很乖,做事很用心,也很热情。年轻茶人,子承父业,早日接班,传承有序,这是可圈可赞的,但创新能力还是需要加强。象孝文家茶这种品牌案例,还是非常难得。
 
武夷山的知名茶人邓延生(三白茶人)把仁义礼智信中的“信”字纳入对武夷岩茶“香清甘活”特质的解读,产品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我觉得这个说辞很棒
对于全球茶饮消费者而言,红汤茶都有其传播优势。我在另一篇文章也谈到这个问题,红茶为什么这么红?
炭焙是武夷岩茶的独有工序。炭焙费功夫,每小时得翻焙一次,十分考验功力。十月份还是制茶季节,天心村上空弥漫着岩茶的香味。图为茶师在翻焙。
“火功”是武夷岩茶最显著的特征。黑黝黝的干茶,深红的茶汤,鲜锐的口感,都是火功的表现。但在制茶人的眼中,馥郁的香气才是最根本的决胜之道。火功在某一方面也是提炼“香气”的过程。武夷岩茶滋味香气的形成,和火功有很大关系。无论在香气形成的做青阶段,还是炭焙的提香阶段,能掌握火功的人都会受到尊敬。
关于武夷山岩茶的研究,有几个因子,比如品种、山场、制作、品饮等,如果您认同,“热烈”也可囊括进来,作为认知武夷山岩茶的因子之一去研究。
热烈!这就是你要的武夷岩茶
看的是热烈,闻得是热烈,喝的是热烈。
不能免俗,要在九龙窠大红袍母树下合影留念。这处的茶叶蛋是真香啊,不愧“天下第一蛋”的名号。花开两朵,先表一枝,随后推送“桐木关红茶”的品牌揭秘。
作者: 茶贵人
日期:2023-12-0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