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茶够力,丛味足。”
“老丛的魅力在于丛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丛味开始流行于茶客们的口中,成为检验茶叶好(jia)坏(ge)的一项指标。
01
有丛味=树龄够老?
大多喝单丛的茶友,对丛味一词并不陌生,未曾喝出来过至少也听说过。但要解释丛味是什么,就难倒众茶客了。
有人说,丛味是品种香,如蜜兰香的独特蜜味,黄枝香的栀子花味,就是它该有的丛味。
坊间更多的人把“丛味”解释为“苔藓味”。
因为一棵茶树总是要够老,才会长满各种寄生物——包括苔藓、地衣、松萝、石斛、蟹爪,所以有丛味的茶,意味着树龄够老。而树龄这件事,是茶界一个过硬的指标。
潮州人把茶树树干上寄生着的那堆五花八门的东西统称“茶毛”,有些老茶客也管丛味叫“茶毛味”。
02
丛味可以人工做出来
在凤凰茶区采访期间,茶源地理团队意外发现,不但茶叶能卖钱,茶树身上的茶毛晒干后一斤也能卖得百元以上。好些老树,譬如鸡笼刊的母树和它旁边的几棵大茶树,身上的毛被“除”地一干二净。
几番追问,原来这是一门新生意。
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丛味”,有些茶农便把老茶树身上的茶毛都搜刮下来,晒干,混合到茶叶里,让茶叶无端端生出丛味来。
混合的方式据说有两种,一是直接把晒干的茶毛扔到茶叶里去熏,另外一种是把茶毛熬出来的水均匀地洒在正在晾晒的茶叶上。这种东西叫“香引”,跟给茶叶喷香水是一个意思。
03
对比天然丛味与人工丛味的区别
茶树上附生的地衣是一个大气污染的晴雨表,但凡见到大量生长地衣的茶树,至少可以断定的是,该地空气质量非常之好。
生长在茶树树干上的地衣又称之为“壳状地衣”,它们含有芳香油,有着独特的香气,在化妆品业用途很广,还可以用在香水里调香。
为了验证是否能够人工做出丛味,茶源地理团队决定依法炮制,从老树上剥下地衣,通风阴干后,取小片和普通的单丛茶一起冲泡。
然而,将茶树上的壳状地衣剥下,并不是一件很轻松便捷的事情,因为地衣和茶树枝干贴得非常紧。
如果要快速剥下大量地衣,则必须用刀,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被取过地衣的老树枝干上刮痕累累。
地衣被阴干之后,它的芳香物质明显地散发出来。在茶园里闻不到的气味突然变得十分浓郁。
七克干茶叶里,我们放入了小拇指指甲大小的一片地衣,对照组是同样的一款茶叶,没有放地衣,而后集体盲评。
结论是,大家都能准确地喝出加了地衣的茶叶,因为那种味道十分显著,而且的确就是大家口中形容的“丛味”。
但是,这种人工丛味和真正的老树单丛的丛味区别是,前者非常明显以及确定,而后者却隐约而飘渺。前者三四冲之后就会散尽,而后者则会一直绵延下去。
所以,如果你喝到一款“入口即丛味得不得了”的茶叶,也许该多想一想了。
该不该给老茶树“除毛”?
在凤凰茶区,茶农对给老茶树“除毛”似乎并不反感,因为有许多茶农认为这东西长得太多就会跟茶树抢营养。
在过去的种植手册里,基于这点还专门提醒茶农要给茶树除苔。只是后来关于小环境和共生的环境理论普及了,大家才又觉得长得毛茸茸的茶树,应该也是好事。
客观地说,如果茶树上过分堆积了太多寄生物,的确会妨碍到茶树的呼吸,并且为害虫提供了栖息地,少量则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