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的“普洱茶能致癌”一文经过一个月的纷纷扰扰,近期已趋平静。
对于所有与普洱茶相关的单位或个人来说,痛定思痛,事件尽管已经过去,普洱茶市场受方舟子言论的冲击也逐渐淡化,但对所有与普洱茶产业链相关的单位或个人来说,此次事件除揭露了普洱茶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行业深思:普洱茶的发声混乱,消费者无所适从!
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笔者关注了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方舟子首先于7月14日在中科院主管的科普刊物《科学世界》发表了《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一文。事实上,由于《科学世界》专业性比较强,在大众消费者中传播并不广泛,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太大关注。
8月1日,方舟子再次在个人公众号中发布此文,依旧没有引起太大漩波,直到9月初,国内多家新媒体集体发力,转发方舟子的文章,才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许多普洱消费者开始恐慌。
此时,包括国内的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很多颇具影响力的媒体,茶界、收藏界、文艺界、食品界、生物领域,几乎每个领域的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以至于一些没喝过普洱的人也参与到里边发声。
针对方舟子的声音,茶行业有的回击,有的支持,还有的替方舟子添油加醋,认为普洱茶还有很多问题,方舟子批判的不够全面,更有甚者由于观点不同,互相撕扯。而对于读者来说,被如此之多的观点整晕了,他们不知道该相信谁的观点,无法辨别观点的正确与否。有人哀叹,喝个普洱整来这么多事,索性不喝了。
普洱茶历来就是江湖,山头茶、古树茶、纯料茶,88青、大白菜、红印、蓝印,各种概念给你搅得晕头转向,别说普通消费者,就是行业内人士不到茶山走几趟、不交个十几万的学费也难以搞清楚,以至于行业内一位人士写了本《普洱江湖》,常在江湖走,怎能不挨刀。
是江湖,江湖中人就形形色色,这些人大部分视普洱为生命,且对普洱的品鉴功底极深,哪个山头、极具代表性的哪棵树的原料以至于是哪个著名厂家加工的,都能品出来,有这样功底的人自然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不时发表观点,刷存在感。遇到方舟子谈普洱这样的专业问题,自然江湖中人机会来了,都要出来露露脸,显示自己的专业性。
在普洱行当,这样的江湖中人实在太多了,再加上那些喜爱普洱茶自以为也很古董级的爱茶人,普洱茶就成了人人都敢于妄加评论的聚焦茶类。按理说,参与的人越多有助于一个茶类的兴旺发达,但在方舟子事件的风口浪尖上,大家不仅不能统一口径直击方舟子,反而由于在对待方舟子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而互相驳斥,给消费者造成了无所适从的局面,这对于茶界反驳方舟子不仅没有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