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界有句俗语:“班章为王,易武为后”,是形容在众多普洱茶中比较有代表性而且品质超群的两种茶。其中的易武茶又以汤香水甜、柔滑细腻的特点而得名。
清末,倚邦茶山衰落,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成为古六大茶山之首,也成为六大茶山中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倚邦土千总曹当斋的后人曹仲益先生生前在回忆文章中也写道:“六大茶山易武占一山半”,说明历史上易武茶山的面积在六大茶山中居首位。
关于六大茶山的地名,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清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有慢撒无易武,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慢撒换为易武,茶山地名的更换,折射出各茶山的兴衰和茶叶加工、交易中心的转移。
据史料已载,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山每年产干茶70000余担。所产普洱茶源源不断地由骡马队运出,经普洱、到下关、过丽江、进四川,到达康藏地区,部分运销印度、尼泊尔等国。
由于易武茶山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慢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
现今,易武茶区的麻黑、弯弓、落水洞、丁家寨、刮风寨等“七村八寨”传统古茶园早已赫赫有名,新近异军突起的薄荷塘和隶属瑶区因靠近易武而被纳入易武茶区的铜箐河古茶园,又以品质卓绝,价格奇高而成为茶中新贵。
清末到现在,有很多茶品上标注产地有“易武正山”,有的茶品直接以“易武正山”为名,那么,易武茶区中的易武正山是指哪座茶山呢?
易武正山
初涉普洱茶的茶友往往会误解,以为易武正山是一座山,也有的以为易武正山是泛指正宗的易武茶。
其实,关于易武正山的来历的说法,有各种不同版本:
说法一、泛指易武茶区
易武正山的来历,与依邦茶山的曼松茶还颇有渊源。在雍正六年(1728年)优乐、莽枝、革登、蛮砖、倚邦等地的部分片区之茶被列入贡茶乾隆三十年(1765年)慢撒山帕札河范围的茶也被列入“贡茶”,其中倚邦茶山的曼松一至三号茶园等范围的“贡茶”是“皇室专用茶”,为区别其他茶山的“官府用茶”的“贡茶”,便将前者特称为“正山贡茶”。后来易武茶山崛起,名气越来越大,民众便将易武诸茶山称为易武正山。
说法二、特指易武周边几个茶山
到麻黑寨将近10公里这段全是山,不见坝子,民众便将这段的茶山称为易武正山。
说法三、特指正宗易武茶
也有种说法,在90年代中后期台湾的茶人到易武做茶,易武有一个叫做郑家梁子的地方,人称为郑山,易武郑山,后来传至台湾,就成了易武正山。后来以讹传讹,易武正山的茶作为代表最正宗的易武茶了。
说法四、特指地道的易武茶
其实易武正山——从古至今都不是特指某一地名的或某一茶山。而是为了标榜原料地道真实制作工艺正宗的。换言之,“易武正山”茶并非是单指易武产的茶,只是说这茶原料地道、工艺正宗。
说法五、指古慢撒茶山
历史上,云南茶区被澜沧江分成江内、江外两个茶区。易武等六大茶山为江内。所产的茶为“山茶”。勐海、南峤为江外,所产的茶为“坝茶”,为傣语,平坝丘陵盆地原野之意。江北五大茶山称“易武茶区”,加上攸乐就称六大茶山了。慢撒山位于易武茶区的东南部,易武镇又在易武山的最南边,因此慢撒山也叫易武山!
清末,云南茶商大多集中在易武开设毛茶厂,易武茶的产量是六大茶山之冠。而当时大家都认为江外勐海一带所产的“坝茶”,品质远不如易武等江内六大茶山的“山茶”优良。
有易武茶商如“乾利贞”等茶庄,经常到江外采购南糯山一带所产的茶掺入易武茶中制造。而勐海一带的散茶每年也有三五千担运到思茅压圆茶和紧茶。这些茶做出来后制作者不易辩,饮用者也不能辨别出哪些是“山茶”哪些是“坝茶”。所以许多易武茶商都标榜他们的茶厂“开设在易武大街,精选易武正山阳春细嫩白尖。”
而易武正山就是指易武山,易武茶区五大茶山中的慢撒山。易武茶区有五大茶山,称易武大茶山,易武山只是其中的一个。为了方便区别,将易武五茶山中的易武山称作"易武正山",也叫“正山”。
现今,易武作为一个有鲜明特点的普洱茶产区,也被越来越多的茶友喜爱,由于普洱茶有“一山一味”的个性特征,易武茶区的村村寨寨茶品各具特色,茶友们追求的是更加明确精细化的山头和村寨,“易武正山”是哪座山已无需纠结,思考的问题已变成:“易武茶您选弯弓还是刮风寨?”